LQ大聯盟 若用錯方法 語言學不好

文/茱莉雅整理 |2016.05.25
1156觀看次
字級

文/茱莉雅整理

本周學習達人: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系教授)

從四十四歲至今,十六年間已學會十種新語言的莊淇銘,最近正在學義大利文,目的是為了想要唱歌劇。

可別以為莊淇銘學語言只是花拳繡腿,比畫兩招,簡單說個幾句「你好,我好,謝謝,再見」之類的問候語,而是可以應用嫻熟到能與母語人士聊天討論的程度。有一次他和爸爸以日語聊天,兩位從小都是讀第一志願名校的妹妹,才對這個從小成績一點也不出色的大哥甘拜下風。

面對台灣學生花大把時間學英文,但英語能力卻是亞洲各國的後段班,莊淇銘深有所感:「台灣的語言教育完全用錯了方法。」

某次,莊淇銘應邀前往某國小演講,一走進校園就看到貼滿標語: 「歹歹馬也有一步踢」及「神仙拍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嘸」及「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莊淇銘問校長: 「鄉土語言教學成果如何?」校長回曰: 「很差,小朋友幾乎都不會講。」

莊淇銘要校長回想小時候,當時學校既沒有鄉土語言課程,也沒有音標、字母、教材,甚至在學校講閩南語還要被罰錢、掛狗牌,相較於今日,過去那麼「不理想」的學習環境中,為什麼當時人人會講閩南語?如今萬事俱備,為什麼孩子還是學不會鄉土語言?

「語言要學得好,一定要靠聲音、圖像、情境,而不能只依賴老師教、記文字、拼音標和多鼓勵就可以學好。」莊淇銘表示,上一輩的阿公、阿媽多半不識字,沒辦法靠文字記憶來學習,但學起語言完全不成問題,甚至還耳熟能詳許多傳統故事、四句連或勸世文、俗諺,顯見語言的學習只要找對方法,善用情境、聲音和圖像,自然而然就能信手拈來,朗朗上口。

●今天上午7:20~7:3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同步刊播「LQ大聯盟」相關訪談,收聽頻率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