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洗腎長年高居健保醫療費用支出榜首,國內移植醫學界呼籲推廣腎臟移植,新任健保署長李伯璋開出改革的第一槍,將器官捐贈列為未來重點政策,提高誘因鼓勵腎臟移植,提升腎友生活品質與存活率,更節省健保支出。
健保署統計,全台洗腎人口去年突破八萬人,花費健保三百四十二億元,居醫療費用支出之冠。
洗腎雖可延命但併發症多,換腎是另一種治療方式。
據器官捐贈移植中心統計,目前登記等候器官移植有八千餘人,其中四分之三、六千餘人在苦等腎臟移植。
洗腎既有配額
權益不受影響
李伯璋指出,尿毒症患者接受腎臟移植,其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都優於洗腎,但因現行健保制度資源分配不均,腎臟移植僅給付約六萬元,醫療團隊除外科、泌尿科醫師與護理師外,還有協調師等,投入資源多反而不賺錢,換腎率無法提升。
身為國內腎臟移植權威,李伯璋希望著手精算洗腎與換腎的醫療費用與存活率,希望能夠提高換腎手術健保給付,鼓勵醫界投入。但他也強調,不會改變洗腎的既有健保配額,洗腎患者的權益不受影響。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說,洗腎患者一年醫療費用約六十萬元,換腎後患者生活品質較佳,即便終生服用抗排斥藥,年醫療支出不到三十萬元,若增加換腎給付有利推廣。
捐腎無礙健康
受贈者獲新生
但推行腎臟移植最大問題仍是移植來源少,陳鴻鈞說,現有六千餘人登記但每年換腎手術僅約三百件,因此希望推廣活體移植。不少成年人因腰痠背痛就診才驚覺先天只有一顆腎臟,因此捐腎不但不影響捐贈者健康,也讓受贈者重獲新生。
台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也表示支持,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醫療給付偏低,又要求醫療品質,因而犧牲醫護人員的權益,若能增加給付、營造合理環境,他相當樂見。要提升換腎率,他建議要建立完整轉診制度,讓腎臟科醫師願意宣導並提供移植後照護。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國內洗腎人口多但換腎率低,主因是器官捐贈的風氣不盛,他認為增加腎臟移植給付雖有正面效果,但重點在推廣移植的正確觀念,由政府主導、醫界配合效果較好。
李伯璋說,未來將持續推動三親等優先獲得器官移植,提高民眾大愛捐贈意願,並且增加醫界給付誘因,雙管齊下盼帶動國內器捐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