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菜

文/包子逸 |2016.05.18
1859觀看次
字級

文/包子逸

替別人挾菜在我看來是一種內力深厚的文化,說不上討厭或喜歡,但我常常覺得挾菜這動作無論多麼熱忱,就和勸酒一樣,多多少少有種社交和做樣子的意思在。喝酒不就應該隨性嗎?可是我們的敬酒文化喜歡勸人喝,喝得愈多愈樂,好像唯獨只有透過把彼此血管裡都注滿酒精,才能換得肝膽相照的證明。

與人共吃合菜的時候也經常有勸食的狀況,就像勸酒的人喜歡往你的杯子裡斟酒,唯恐你的杯子鬧旱災,華人的餐桌就像麻將桌,勸酒和挾菜這些繁複的動作,其實很有作戰和過招的氣氛。這大概說明了為什麼傳統華文文學有這麼一大堆描述心機鬥爭的場景,都是在麻將桌、餐桌或茶館裡面發生的。

勸人多吃也就算了,挾菜給別人這個習慣我個人是很不習慣,除了統一舀湯盛飯,我們家沒有挾菜給同桌人的習慣,除非是基於東西可能吃不完的經濟考量,怕肉老了、趕著趁熱吃,或者交換品嘗。因此,偶爾與人吃合菜,看到同桌的人挾起食物來,並不往自己的碗裡送,而是往隔壁或者斜對角的人碗裡送,有種你儂我儂的意思,都會覺得有點唐突,儘管知道那其中的用意是好的,就像紳士替淑女拉個椅子、開個車門、披上外套之類,有體貼的意思。

受人挾菜的對象,和挾菜給人的對象,通常是後者比較有政治性。無論他有沒有意識到這點,當他做出了一個贈與、強制分享的動作的時候,他已經表達出一種立場,這個立場你可以做出各種解釋,但這個立場絕對是社會性的,超越伸出筷子夾食物這麼單純的點對點動作,有宰制的特質,畢竟成年人「都應該有自己夾菜的決斷和行為能力」,並不需要外送。

出於動物本能性的替人挾菜,或許只剩父母挾菜給幼兒的行為吧。就像是母鳥歸巢,替嗷嗷待哺的雛鳥飽胃。出於本能性的反抗,也只有幼兒,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地閃躲夾來的菜,從不假裝微笑勉強收下,他們無聊就打呵欠,不好吃就吐出來。

及長,漸漸便少有人能夠有那樣的坦然可以閃躲別人的贈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