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
執筆人:邱立本(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說,香港近年在一種民粹政治的氛圍中,陷入內耗的怪圈。
這位資深的媒體人,約了我在尖沙咀金巴利道的Dada酒吧喝啤酒,他說這一帶本來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但現在已經開始冷清,遊客稀少,街上的很多店鋪都關了門。
我說,這都因為中國大陸遊客對香港卻步了?
小周說,這是路人皆知的問題。過去兩年間,香港掀起的排外風潮,針對大陸遊客。一些極端團體,搞什麼「驅逐蝗蟲行動」,又有什麼「鳩嗚行動」,全面發動「去中國化」,讓很多大陸遊客對香港望而卻步。他們不想花錢買難受,對香港旅遊愈來愈沒有興趣。
我說,這也會使得民意反彈,對那些港獨與反對派不利?
小周說,肯定會導致民意的反彈,認為這樣的閉塞與排外的心態,會害了香港。
我說,目前大陸遊客還是很喜歡去台灣旅遊?
小周說,這也要看五二○新總統就職之後的形勢,看起來大陸遊客能夠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但香港愈來愈台灣化的問題不是遊客的多少,而是整個社會的泛政治化,對中國大陸無法用一種理性的態度去面對?
我說,理性的態度?
小周說,台灣的主流政治,在綠營這些年的經營「洗腦」下,就是強調「台灣第一」、「台灣優先」,形成了一種自我膨脹的氛圍。而香港的分離主義組織,也在拷貝這樣的論述。
我說,但在爭取大陸遊客方面,台灣的民間還是希望大陸方面「釋放善意」?
小周說,這又牽涉到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但關鍵還是台灣社會,對大陸有一種又自大又自卑的情結,揉合稱為莫名的恐懼,而綠營一些力量,就盡量將中國大陸妖魔化,將十三億人描繪為惡魔。
我說,這和香港的情況一樣,反共變成了反華。香港所謂的本土派,就是強調大陸的十三億人都被共產黨「汙染」了,只有香港人是純潔的,因此在香港推動「去大陸化」,也成為「去中國化」的基礎。
小周說,這也是「不美麗的誤會」。這些反對派將中共就等於中國,其實就是「去中華民國化」,自毀長城,將中華民國自我掏空了。
我說,怎麼辦?
小周說,其實這是話語權之爭,香港的反對派亦步亦趨,學習台灣反對派的戰術,就是要將社會變得「不可統治」(Ungovernable),民粹治國,再來收割政治的利益。
我說,台灣的綠營已經成功,不僅奪得行政權,在立法院也是多數,可說是「完全執政」,但之後的情況又如何呢?
小周說,民意如流水,綠營執政後,就會面對經濟是否下滑的問題,而小英期望聯日抗中的政策,最近也因為台灣漁船在公海上被日本擄獲的風波,而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可能會因此破局。
破局?我說,日本會不給小英面子?
小周說,國際關係看實力。台灣仰日本鼻息,東京自然就不會管你,尤其在這種主權之爭,台灣很可能就吃大虧。
我問,因此台灣綠營只能做很好的反對派,而無法做很好的執政黨?
小周說,台北市長柯P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一年前當選後,人氣高漲,但最後無法解決市政問題,最近民意已經急跌,面對統計上的「死亡交叉點」,看來只能做一任的市長。
我說,看來民粹政治也不能玩過頭,否則最後就會被民意所唾棄。
小周說,民意如流水的關鍵,還是得看經濟,如果民粹的操弄,最後損害到老百姓的利益,就會激起反彈。那些意識形態的政治,就會踢倒經濟的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