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揚州報導】星雲大師揚州講壇「禪的文化生活」第三場,場場因緣不同,但場場都讓全場聽眾又哭又笑、心領神會!
大師一開場仍以「揚州和尚」的本懷說法,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常回揚州,以鑑真和尚「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遺偈,來和揚州市民相約。
因為是最終講,大師心情格外輕快,「加碼」了許多禪門故事,從禪宗學人機鋒逗教的師徒對話、生活場景切入,在笑談之中演繹禪的微言大義。大師說,由禪的角度來看人我之間的關係,就沒有爭執和對立的存在。
達摩祖師在河南面壁九年,慧可在大雪中問道,求祖師為他安心。達摩要他把心拿出來才能幫他安,心既然拿不出來,安心也是了不可得之事。大師問大家,「你安心了嗎?」大師說,台灣肉身菩薩慈航法師曾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所以大師一再宣說,有了禪,就能安住身心、增加智慧、人我調和,廣結善緣。
隋唐時期佛教興盛,玄奘、惠能、神秀、鑑真等大師輩出,盛唐的文化就是佛教文化;大師指出,今日要復興文化,佛教文化不可缺席;禪文化對國家發展、社會調和教育擴大非常必要。
但談到悟道,大師指示要有層次,一步一步來。布毛侍郎若沒有之前十六年的學習,也沒有後來的當下證悟。大師現場讓佛光山叢林學院及雲湖書院的學員演唱大師作詞的〈為僧之道〉,透過宏亮的歌聲,聽者當下感動在大師的法教下,佛光山法師學道學佛的層次,也可以相應於個人學佛學道的指引。
雖然大師慈悲,延長了演講時間,也開放更多的提問,但聽眾仍意猶未盡。揚州市長朱民陽、鑑真圖書館館長賴永海及前任館長翁振進,連三天都來聽講。賴永海表示,大師對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不能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因為他實現了今古僧人、文人的大夢,不但讓法水長流五洲,也載入了當代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