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與無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6.04.24 語音朗讀 21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培和尚 滿徹法師 妙麟法師 覺流法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主題為「有與無」,由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主持,與談人包括寶華寺監寺滿徹法師、高雄佛教堂監寺覺流法師、鳳山講堂監寺妙麟法師,依據個人出家修行的體悟,與七百位民眾分享如何「以無為有」,精采的生命故事,獲得掌聲如潮。 心培和尚表示,一般人想賺錢照顧家庭,想找一個好職業,是從「有」去學習,透過好的學習服務社會,如醫生等都是。學佛後,了解「空無」,認識有與空不分開,如《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間萬事仰賴因緣而生,而因緣條件當下即是「空」。誠如星雲大師將佛光山蓬勃發展,將「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有此智慧,體會空無的當下,便能不被外境所轉。 「如何看待有與無?」滿徹法師談起,一九九二年大師曾對他說:「以無為有,有佛法就有辦法」。當時將成立國際佛光會,大師派他到德國開荒闢地,播種人間佛教的種子。住在德國的姐姐告訴他:「這裡沒有人會信佛!」但他憑著大師一句「以無為有」,辦一個月簽證,獨自一人到德國,暫住姐姐家的車庫,白天到地鐵、僑委會找留學生,後來租屋成立德國禪淨中心,度化經營餐館的華人,在德國弘法十四年期間,以無為有,深刻體會有佛法就有辦法。 在家排行老么的他,家中沒人學佛,他卻堅持就讀佛學院。學院成果展時,他邀請父母來佛光山觀禮,兩天一夜中,讓他的父親因而改觀,站在佛光山的寶橋上對他說:「我曾偷偷搭車上山關心,知道你是對的,你出家擁有這麼大的佛光山,我忽然多出許多兒女,你要好好安住。」滿徹法師因而當場跪下來感謝父親。 覺流法師認為,「有無」的變化很大,「有無」不是爭來的,耕耘播種很重要。能吃苦耐勞,明白有聚有散,有來有去,端看個人如何想。並舉兩桶水桶為例,說明「有與無」:水倒掉,往好處想是可以再裝水;往壞處想,水倒了就沒有。覺流法師談起,過去的他內向不敢講話,佛光山成就開發他的潛能,現在敢對大眾說話,真的是有佛法就有辦法。 「為何要出家?如何以無為有?」覺流法師表示,曾因緣際會到佛光山,遇見一位信眾問他有沒有學佛,並介紹參加大悲懺法會給他。參加一次法會後,便選擇就讀佛學院。出家後,從事法務、社教、室內裝潢、滴水坊等職事,從中讓他發現「人類有無限的可能」。出家二十五年來他感謝佛光山、感謝大師及眾緣成就、集體創作,「無論有與無,只要你願意被開發,反而學習更多。」 妙麟法師表示,幾年前參加禪淨共修法會,在萬人點燈時,手中拿著蠟燭,心想喘氣不能太大力,小心翼翼捧著蠟燭時,忽然風一吹,蠟燭熄了,眼看隔壁老菩薩合掌虔誠念佛,不想打擾她,當時觀看萬盞的燭光展放光明。燈熄時,他的心無罣礙,反而感受到萬盞的燈光,當下想起大師所說「以空虛的心,接納一切,以感恩知足的態度,服務與奉獻。」以虛無的心,才能擁有無限的歡喜與光明。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妙麟法師指出,佛陀時代,提婆達多心術不正,利用阿奢世王想害佛陀,取得僧團的地位。其不知佛陀是以慈悲智慧攝受人心,提婆達多因名聞利養薰心,死後墮入地獄受苦。 對修行者而言,應學習佛陀的教法「做中學,學中做」,發揮菩薩四無量心,勤學一切法廣度眾生,若去除一分無明,就能增長一分智慧。 心培和尚總結,爬山從山下到攻頂,須具備信心、耐心、恆心,對於世間的「有與無」,空有不二,從佛法的中道實相觀,五毒是假有,如《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打開光一照,黑暗就不見,生活修行決定在你,沒有一法真實可得。他勉勵大眾要把握生命,完成人生想做的事,福慧雙修。 前一篇文章 進與退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 作者其他文章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