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年方五十七歲就猝逝的「王子」,身高只有五呎二吋(約一百五十七點五公分),卻用他感染性強烈的放克風(Funk)歌曲改變樂壇景觀,成為樂壇巨人,更轉變為大膽挑戰企業傳統作風的叛逆隱士。《紐約時報》以「整合各種雙重性的人」來定位王子的畢生成就,且說他的音樂像萬花筒般內蘊豐富。
這個「來自明尼亞波利的小子」創作出一九八四年的〈紫雨〉(Purple Rain),高居歷來最偉大唱片榜首,可是他才華洋溢得驚人,並與試圖遏制他的華納唱片公司發生傳奇性的抗爭。Google的首頁也在二十一日變成紀念「王子」的紫色。
「王子」從小在明尼亞波利生長,父親是爵士鋼琴家和作曲家,母親是爵士歌手。早熟的「王子」七歲就自學鋼琴,十三歲學吉他,十四歲學打鼓,精於許多樂器,對他日後創作極有助益。一九七八年他滿二十歲那年推出第一張唱片〈For You〉,評價好壞參半。但是,他的第二張唱片〈王子〉賣了超過一百萬張,就此崛起歌壇。
王子集各種角色於一身:作曲人、吉他手、鍵盤手、鼓手,同時也是放克、搖滾、節奏藍調、流行音樂大師。他絕大多數專輯上都寫著:「本專輯由王子製作、編曲、作曲兼演唱」,因為輯中每種樂器都由他演奏,每條聲線都是他唱的。
紐時指出,王子在音樂、文化、種族及性上,都是「整合各種雙重性的人」,他把不同風格的音樂整合在一起,像萬花筒般豐富。他在一九八五年因主演與他的歌曲同名電影〈紫雨〉獲奧斯卡獎。
除此之外,王子在一九九○年代就與唱片公司公開對抗,在臉頰上寫著「奴隸」。網路發達後,他積極保護自己的著作權,多數作品在Spotify找不到,就連YouTube也不多。二○○四年王子入選搖滾名人堂時曾說:「打我進入樂界開始,我就最關切自由,在專輯中製作的自由、演奏所有樂器的自由,以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各方一致公認他是當今最有才華的藝術家。
王子極重隱私、作風怪異,包括改名為念不出來的「愛的符號」,並採取到最後一刻才宣布演唱會時地的做法,以避免有人炒作門票牟利。過去十八個月他大量推出作品,經由音樂下載網站Tidal發行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