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園打球時,不期而遇班上學生和他媽媽也來打球。一聊起話來,小男孩的媽媽就開始數落個不停:「這個孩子不乖又不聽話,一放學就吵著要出來打球,體力旺盛得很,非要打到天黑才肯回家;叫他做點家事,就像要他的命一樣,功課總是寫了老半天,國語、英文、數學、自然、社會沒有一科考得好,跟住家樓上、樓下的孩子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班上排行吊車尾、敬陪末座啊……」
總而言之一句話:小男孩沒有半點強項。我們在籃框下說話,小男孩在球場打球,其實都聽得一清二楚。小男孩被說得沒面子,垂頭喪氣、無精打采地躲在籃球場邊。
雖然認識他只有一學期,但他在學校很有禮貌,很活潑,人緣很好,雖然功課弱了點,但也沒那麼差,倒是體育特別好,跳得高,跑得快,打球、游泳都不錯,如果能更有自信就更好了。老師同學要他幫忙做事,總是很樂意,絕對沒有像他媽媽說得一無是處。於是我問了一句:「他真的從來都沒幫妳做過家事嗎?」
媽媽愣了一下,說:「有啦,放學回家會幫我收衣服、照顧弟弟,但你知道嗎……」小男孩媽媽的話匣子打開,又要像江水一樣滔滔不絕,我再不搶話,就永遠沒機會說話:「對嘛,所以他還是有幫妳做家事,不是嗎?妳沒有誇獎他一下嗎?」「誇獎,這是他本分該做好的事情呀。」只見小男孩媽媽的臉色和緩多了:「這個孩子就是體力充沛,每到假日回鄉下看阿公阿媽,都會幫阿公種菜和摘水果,是阿公的得力助手。」慢慢地,我們開始有了肯定的交集,媽媽的臉上也洋溢起一股驕傲的表情。
小男孩的媽媽不是特例,我常遇到這樣憂心忡忡的家長,睜眼就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且「習以為常」,所以視而不見孩子的優良表現,並不斷地用激將法、否定法,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請先從看見孩子的優點開始!幾天後,看到小男孩在運動場上快樂地打球,且更有自信。原來他媽媽開始學習著去看他優點,親子關係也逐漸地不那麼劍拔弩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