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外出用餐對一般人而言,是輕鬆、愉快的事情,對於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來說,最怕遇到進不去、無法上廁所、桌子太高等三大窘境。
為了方便身障者、銀髮族、推娃娃車的家長外出用餐,北市府社會局和台灣智慧生活科技促進協會、众社會企業合作,推出「友善台北好餐廳」App,不過卻有學者、身障團體反映,友善餐廳和建管處檢查合格的無障礙餐廳雷同數少之又少,部分友善餐廳,在建管的無障礙設施檢查是「不合格」。
北市建管處表示,若想拿到無障礙餐廳認證,除了須符合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外,餐廳至少一席無障礙席位,方便身障者用餐。相較無障礙餐廳的嚴格認證,友善餐廳只要符合門口平坦、走道平順、桌椅平穩、服務平等,且接受教育訓練,即有機會獲得。
众社會企業創辦人林崇偉表示,一般小餐廳空間不大,符合無障礙餐廳規定確有困難。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認為,應從務實面檢討,無障礙法規應適時檢討,改採通用設計概念,而非全用輪椅觀點要求餐廳,而是要用合情合理,除考量身障者、銀髮族等需求,也要顧慮業者,重新檢討法規及認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