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彩稻活動,種出「素還真」和「一頁書」,果然造成轟動。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來,全台興起彩稻熱,苗栗、屏東、台南、花蓮等地都可見「稻田彩繪」,從素還真到LINE卡通明星,一個個可愛的人物從農田浮現,帶來觀光人潮、也帶來稻米產業新商機。
台灣彩稻藝術最早於十四年前從苗栗農田開展。當時為因應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業產生的衝擊,彩稻成了產業升級一環。在農改場輔導並提供新品系紫色秧苗下,苗栗最大穀倉苑裡鎮的鎮農會成立彩繪團隊,成為台灣稻田彩繪發展先驅。
今年春節屏東縣府推出熱帶農業博覽會,由正修科技大學、苑裡農會、屏東縣農會等通力合作,在農田「種出」素還真和一頁書,兩尊霹靂布袋戲偶立體圖案維妙維肖,一個月創一百四十萬人次紀錄,商機上看數億元。
眼看「點彩稻成金」,屏縣府自昨日起再舉辦三十八天的彩稻生活節,是繼去年LINE彩稻藝術節、熱帶農業博覽會後的第三波彩稻活動。
「這回要種的是飛機!」縣府農業處說,彩稻生活節將移師恆春,與長榮航空合種結合恆春特色與飛機的圖騰。長榮免費授權主題圖案,並允諾將屏東在地農產品放進飛機餐。縣府已規畫連同熱博會,未來每年至少兩次不同彩稻圖騰,期待為屏東「種」出無限商機。
2色變4色 圖案站起來
去年屏東縣推出彩稻活動,想設計立體圖案,找上高雄正修科技大學。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助理教授張錦郎、吳漢鐘及講師林育靚三人團隊臨危受命,花一個月研究,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再經大量數據試算,找到讓彩稻「站起來」的祕密。屏縣今年熱帶農業博覽會大受好評的霹靂布袋戲彩稻就出自三人之手。
他們以彩稻面積、看台高度、看台到彩稻間距等數據計算,運用3D電腦繪圖技術,修了三、四次完成3D設計圖,交由苑裡及屏東農會使用機器及人工插秧,總算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