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形象】閑話鬍鬚

文/孫偉 |2016.03.28
1110觀看次
字級

文/孫偉

鬍鬚俗稱鬍子,只有男性才有明顯鬍鬚,所以男性又被稱為「鬚眉」。古代男人蓄鬚,被賦予智慧、威嚴、身分地位等象徵意義。

據說三國時代,關羽身長九尺,髯過於腹,被譽為「美髯公」。隋末張仲堅,赤髯而虬,號「虬髯客」,有雄才大略,佐秦王李世民屢建奇功;宋朝陶穀《清異錄》記載,唐文皇「虬髯壯冠,人號髭聖」;風流瀟灑如蘇東坡,也有「蘇髯」之稱。歷史上有名的大鬍子,常被人誇讚,沒有揶揄之意。

寫《烏托邦》的英國作家湯瑪斯.摩爾,一五三五年,因反對亨利八世兼任教會首腦,而被處死。在上斷頭台的時候,對行刑者說:「我的鬍子沒有犯罪,請勿切斷我的鬍子。」於是撂起他的一把大鬍子,引頸受戮。這是標準的「斷頭台上的幽默」。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對他的鬍子是多麼的關心。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彼時台南市赤崁樓,大殿內延平郡王鄭成功塑像並沒有鬍鬚,後經學者提出「鄭成功鬍鬚」問題,紛紛討論,認為古代男過而立之年,有蓄鬚習慣,鄭成功塑像才有了鬍子。

前監察院長,書法家于右任、國畫大師張大千,長髯飄拂,是近代著名「美髯公」。于右老辭世,張大千輓之以聯:「四海一鬚傷心繫天下,九州萬劫無淚哭先生。」相惜之情溢於言表。

世風日下,現今社會,除少數人士蓄鬚外,政壇顯要,社會中堅,已無蓄鬚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