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盜捕 跨海逮陸船

 |2016.03.28
1477觀看次
字級
大陸漁船涉嫌入侵東沙國家公園環礁盜捕,海巡署出動高雄艦及多艘艦艇,以水砲驅趕非法捕魚的大陸鐵殼船(圖/陳維鈞翻攝),並帶回所盜捕的珍貴珊瑚和貝類。
大陸漁船涉嫌入侵東沙國家公園環礁盜捕,海巡署出動高雄艦及多艘艦艇,以水砲驅趕非法捕魚的大陸鐵殼船,並帶回所盜捕的珍貴珊瑚和貝類(圖/海洋巡防總局提供)。

【本報高雄訊】大陸漁船涉嫌越界入侵東沙國家公園環礁盜捕,破壞海洋生態,海巡署二十二日出動高雄艦及三艘巡防艇,跨海千里前往東沙島海域清查,逮捕大陸四十一名漁工,昨天上午押返高雄港。這是海巡署首度擴大「碧海專案」採取強制取締行動,令東沙生態復育人員振奮。

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表示,接獲東沙指揮部及東沙海巡分隊反映,東沙環礁海域近日有大陸漁船越界作業,立即規畫擴大威力掃蕩勤務,由總局長胡意剛率領三千噸級高雄艦及三艘一百噸級巡防艇,自高雄港出發前往查緝。

二十三日,海巡出動十一艘艦艇圍繞東沙島海域,海巡10059艇在東沙島南方七點五海浬處,發現陸籍漁船「琼琼海漁05055號」違法捕魚,立即採取口袋戰術包圍,特勤和海巡人員登船查緝,高雄艦在旁監控。

綠蠵龜獲救 眼眶泛淚水

胡意剛表示,在船艙內查獲綠蠵龜三隻,其中一隻已遭支解放在冰櫃內冷凍,兩隻搶救成功的綠蠵龜,「眼眶泛著淚水」,海巡人員見狀都相當不捨,已交由東沙海管處照料;另起獲盜採珊瑚一萬五千公斤、硨磲貝及螺旋尖螺四百公斤、毒漁化學藥劑「聚苯乙烯」四十公斤,大陸漁工用毒藥毒魚,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除了查扣「琼琼海漁05055」號漁船,海巡署另以「水砲」驅離「琼琼海漁09775」號等十一艘大陸鐵殼船,查獲各式魚貨約七公噸,另在環礁內查獲陸籍小艇二艘四人,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留置東沙指揮部調查。

原本海巡署要將「琼」船押解回高雄港偵辦,但途中因海象惡劣,機艙進水,故障失去動力,船長被迫棄船,海巡署將漁工押解返回高雄港,全案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罪嫌送辦。

對於大陸籍漁船入侵東沙盜捕,海洋巡防總局表示,將持續視實際情況,至東沙環礁海域實施擴大威力掃蕩、強力執法。

海巡署表示,其實整個東南亞國家目前都面臨大陸漁船的盜捕威脅,尤其這次查緝到的大陸漁船盜捕的內容,都是過去沒有見過的數量與種類,可見大陸漁船濫捕毫無止境,也造成東南亞國家周邊海域的魚群與海底資源日漸枯竭。

珊瑚遭破壞 復原需30年

海洋巡防總局指出,正在東沙環礁進行生態調查的中央研究院博士陳昭倫,初步分析查獲盜捕珊瑚物種有二十一種,大陸漁船盜採珊瑚是「針對某些特定外型或顏色進行大量的採捕」,顯示有刻意採捕意圖,已嚴重破壞東沙海域珊瑚礁生態。

東沙復育人員說,其實海巡署在東沙每月都有例行的「碧海專案」行動,但因駐守船艇噸位約只二十噸,而大陸帶頭漁船有上百噸位,又帶著其他小船隊,動輒幾十艘船靠近東沙環礁,甚至小船會進到東沙潟湖內。平時海巡小艇難以遏止大陸漁船在礁台濫挖珊瑚,「這次還是第一次抓人」。

復育人員說,礁台上一旦局部珊瑚礁遭破壞,就像一片山林被挖了一塊,想恢復原有面貌得花二十至三十年,因此有學者提出在東沙設碼頭,讓海巡署大噸位的船艦靠泊,以保全東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