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漏尿非老年人專利,泌尿科醫師指出,台灣四十至五十歲輕熟男女約四成有頻尿、急尿等膀胱過動問題,曾遇過一名三十歲醫師,搭捷運僅十五分鐘就因尿急難忍而漏尿。
台大雲林分院泌尿科主任王碩盟說,在十大慢性病排行中,膀胱過動症盛行率僅次慢性鼻炎,而遠高於關節炎、糖尿病等。
王碩盟表示,一天跑廁所十至十五次、每晚夜尿二至三次甚至有尿失禁症狀,就是膀胱過動症,其成因還不是很清楚,推論是腦部調節膀胱神經的功能減退,以致無法用意志控制膀胱,或是與老化、脊髓損傷、中風、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有關,導致患者常有頻尿、急尿、夜尿、漏尿等症狀,也可能只是喝水時機不恰當。
許多人觀念裡認為只有老年人易有漏尿問題,醫界估計,國人在四十至五十歲年齡層,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苦於膀胱過動症。如果大於六十歲,幾乎一半有這困擾,而且男女皆如此。七十歲時更超過七成,原因大多是年齡增加以及賀爾蒙變化有關。
王碩盟表示,曾有一名三十歲醫師同事,從家中搭乘捷運前往台大醫院上班,因出門前大量喝水,約十五分鐘就感到尿急難忍,只好在中途下車,一出車門看到距離廁所還有一百公尺遠,趕緊夾腿前進,他形容「人生最痛苦、最長的距離」,卻在廁所門前就已漏尿。
出門前少喝水
改善頻尿
經常感到尿急、頻尿的民眾,王碩盟建議,睡前、出門前一小時盡量少喝水,如果真的尿急千萬別衝,否則可能漏尿更快,不妨試試轉移注意力,否則愈感覺尿急會愈嚴重;如少喝水仍無法紓緩,可以藥物治療,但一旦出現血尿、尿路發炎、膀胱結石等影響腎功能情況,應考慮手術治療。
王碩盟說,有部分男性患者除了膀胱過動症外,還合併攝護腺肥大,他建議先針對攝護腺肥大治療,約有半數頻尿問題會改善。
此外,他認為,若要出門前可減少喝水或咖啡,可降低出門找廁所的尷尬。
此外,「二○一六台大攝護祭」將於四月十七日在台灣大學登場,台灣楓城泌尿學會邀集全台三十多名泌尿權威,解說頻尿、夜尿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等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