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研擬將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比率倍增到52%。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去現金」消費趨勢成為新時尚,為加速擴大國內電子支付使用範圍與普及率,金管會研擬「電子支付比率五年倍增計畫」,目標至二○二○年,要讓國內交易電子支付率從目前的百分之二十六,倍增至百分之五十二。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詹庭禎表示,推動無現金交易,除可降低現金支付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外,便利的現金支付模式還可望刺激民間消費成長;交易雲端化也可提升金融透明度,縮小地下經濟規模,減少偽鈔及犯罪率。
有助擴大稅收
財政部則表示,推廣電子支付工具有利於稅源掌握,可擴大稅收;此外,借由與健康雲整合,也有助於提升食品安全追溯與管控能力。
因應「無現金社會」來臨,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昨天舉辦「準備迎接無現金社會」公聽會,邀金管會、財政部、中央銀行與銀行、網通業者,研商未來政府因應策略。
詹庭禎表示,目前世界各國消費現金支付率平均仍維持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水準,國內雖已建立健全轉帳卡、信用卡、儲值卡與第三方支付等無現金交易制度,但國人消費習慣仍偏好現金交易。
將提高便利性
以去年國內電子交易支付率百分之二十六而言,雖比日本與美國高,但就其他亞洲鄰近國家來看,韓國已達百分之七十七,香港也有百分之六十五水準,就連中國大陸與新加坡,也分別有百分之五十六與百分之五十三,台灣遠遠落後。
詹庭禎說,「電子支付比率五年倍增計畫」將透過修法增加支付的便利性、整合統一電子支付末端設備規格、將公部門規費與醫療服務納入電子支付範圍,及仿照韓國採所得稅與加值營業稅優惠等賦稅獎勵制度,多管齊下「給力」推動。
財政部也表示,除已推動電子發票中獎自動匯款等e化服務,目前也正在開發手機條碼應用程式介面,提高無現金交易便利性與福利「助攻」。
詹庭禎說,目前電子支付率較高國家中,丹麥自今年起已全面停止發行紙鈔、硬幣,除醫院與郵局保留現金支付,各零售商店都可使用電子支付;全球電子貨幣使用最普及的瑞典,半數以上銀行更已不接受現金存款、不保留現金,降低銀行搶案。
就連全國僅一成民眾有銀行帳戶的肯亞,靠著全國2G手機普及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大規模推動無現金社會,透過通訊費用儲值付費,無現金交易金額規模已達GDP百分之五十。詹庭禎認為,國內絕對有條件全面推動無現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