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閉幕。
圖/人間社記者馬盤齊
【人間社記者妙普宜興報導】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十九日至二十日在佛光祖庭大覺寺舉行,兩岸多所著名大學四十一位學者發表論文,並邀請賴永海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十九日開幕式有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杰法師、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妙士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等嘉賓近兩百人出席。
大會總召集人程恭讓為大會引言。現代人間佛教為百年漢傳佛教最重要最重大的動向,當代人間佛教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如果以彌勒下生、人間淨土作為終極目標,人間佛教尚在起步路上,需要學界客觀的善意的和建設性的研究。
契合生活事
安穩人間心
賴永海教授以「把求的佛教變成給的佛教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給當代佛教的啟示」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佛教講業報輪迴,種善因得善果。「給」是一種修行。智者處處求之於己,愚者處處求之於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禪宗進一步發展的階段,利他濟世、布施,是最核心的思想,這才是佛教可以走的一條康莊大道。
二十日閉幕綜合各場次結論,學者一致認為,人間佛教具時代性的積極推展作用,需要更多人投入研究發揚。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表示,學者的研究涉及人間佛教的方方面面,包含現實推廣中遇到的問題,及星雲大師的解決方法,從宗教學角度分析其理論特色,並提出一些新的挑戰,如國際化推廣當中的問題?如何在推廣中實行本土化?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關係?
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唐忠毛認為,人間佛教的服務行動充分體現這種神聖感,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充滿了光明的前景。
妙凡法師表示,星雲大師弘法超過一甲子,遍及全球五大洲。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是大師說法的對象,能夠普遍讓人接受,正因為他弘揚的人間佛教是普世的真理、價值。透過大家的研究,不僅是學術上的價值,也兼備安定、昇華社會的功能。
多方有疑問
源於不理解
程恭讓則以回應目前對人間佛教的疑問,做為研討會總結。台灣有學者提出「從人間佛教到公民佛教」,不過我們應該把人間佛教理解為一個持續的發展過程,根據這種視角,公民佛教的理想就是人間佛教發展過程中應有之義。
有些不理解人間佛教內涵的學者和社會人士,把人間佛教視為一種人天善法,最近星雲大師撰寫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嚴肅認真地回應這一問題,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教就是人間佛教,不應窄化、矮化。
有些學者將中國大陸佛教中的亂象,歸罪於人間佛教的宣導。但依佛教的世界觀理解,這些不良善的社會現象,正是由於未能全面弘揚人間佛教,才導致佛教的發展,缺乏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