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曾是暴戾少年,在全國音樂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特優,宛如台版的〈放牛班的春天〉。這則新聞可激勵每一位教職員。
孩子往往在情緒管理、家庭疏忽、社會環境影響下,做出人神共憤的事情。孩子因無知,需要大人扶持,就像桃園少輔院管樂團的老師,用樂指引他們走進正向人生。
孩子偏差行為常在一念之間,教師支持與否,也在一息之間;能夠彼此找出呼應點,頻率相符,容易引迷途之羊走向正軌。
報導中,有的孩子毒癮多年,有的暴力討債,有的重傷別人;他們的身上沒有一處乾淨的,每個人都刺龍刺鳳。
回頭檢視我的教學生涯,也有曾被我放棄的學生、也有過「他們的父母究竟有沒有在管」的抱怨,至今充滿悔意。教書十年多,孩子步入職場,我才驚覺,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分子,當初為何沒有多盡一些責任,多付出一些關懷。
現在的我,就像那些管樂團的指導老師一樣,願意帶領遲緩的學生,陪伴高關懷的孩子,願意傾聽他們的故事。希望自己像一位大哥哥,用年齡相仿的溝通模式,啟發他們向上向善。
教育家鄭崇趁教授曾對「師說」定義了現代內涵;傳生命創新之道、授知識藝能之業、解全人發展之惑、領適配生涯之航。
這群苦練上台獲得榮譽的少輔院孩子,生命上有了嶄新道路;技能上有了音樂潛能一技之長,在未來旅途中,受到肯定與被指引的可能。
我們面對子女、學生,有了沮喪灰心、躊躇難進念頭時,試著閱讀這些躍上音樂舞台的少年故事吧!
林彥佑(高雄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