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是歷史上有名的醫學家,其醫案和事蹟皆記載於《戰國策》、《韓非子》、《史記》古籍中。少年時期的扁鵲,在學成之後,便行醫於民間,因此,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等國,醫療經驗非常豐富。
有次,魏文王曾問扁鵲:「你們兄弟三人皆從醫,誰的醫術最好?」
扁鵲答:「長兄最好,二哥次之,而我最差。」
文王不解,疑惑地問:「那為何你的名氣最大?」
扁鵲微笑地說:「我長兄治病,治未病,一般人不知他能事先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只有自家人知道;二哥治病於初起之時,病情才剛發生他便治好,普通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小病,名氣只及於鄉里;而我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到我用針放血、動大治療,以為我醫術高明,所以名氣最大。」魏文王聽完後,深有所悟。
有句話說:「上醫治未病。」一般人往往在事情嚴重時才發現問題,花費許多時間處理;有能力、有魄力者則多在事發之前或初起之時,便予以對治。佛教所說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即同此理,對於貪瞋痴、種種不好的習慣,在還未傷害自己或別人之前,便能觀照、修正改變,自然而然就沒有所謂的「苦果」了。(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