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占青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雄心勃勃地要統一全國,那時只剩下了一個政治對手,就是吳國,雖說吳主孫皓昏聵暴虐,國家疲弱,但實力尚存。
當時處於兩國邊境線上的荊州是兩軍抗爭的最前線,雙方布署軍隊數十萬,枕戈待旦,兩邊的指揮官身分也極為顯赫。西晉的統帥是出身名門作戰勇猛的羊祜,他是大文豪蔡邕的外甥,司馬炎的伯父司馬師的小舅子;而吳國這邊的最高長官是胸有大志的陸抗,此人是吳國奠基人孫策的外甥,一代良將陸遜的兒子。
久與吳國打交道的羊祜深知,晉吳兩國力量相當,與其劍拔弩張,不如採取攻心戰術,跟吳國爭民心。於是羊祜每次與陸抗的部隊作戰之前,必定讓人光明正大地通知陸抗,告知交戰的時間地點,從來不搞突然襲擊。羊祜手下那些主張偷襲的將領,一旦被羊祜發現必定會被灌醉,讓其偷襲不成。
有時羊祜的軍隊在邊境上收割莊稼充作軍糧,倘若不小心割了吳國地界的莊稼,必定在割完後,拿出錢財給當地的百姓補償,做到秋毫無犯。
平日裡兩國的軍隊都有打獵的習慣,如果是吳國的軍隊打了獵物誤入晉的管轄範圍,羊祜一定會讓人如數送還,決不侵占。吳國軍隊一些將領和老百姓若前來向羊祜投誠,羊祜對這些人均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並且是來去自由,絕不干涉。
陸抗下屬看到羊祜如此作為,便對陸抗建議:「羊祜這種收買人心的做法太可惡了,這就是在挖我們吳國的牆角。據探子觀察平日裡晉的軍隊守備鬆懈,應當乘其不備對其進行痛擊,否則我國的民心必定會倒向晉。」對此陸抗搖搖頭說:「羊祜在用德爭取人心,我們倘若發動戰爭,讓百姓生靈塗炭,那恐怕我們不打就已經失敗了。目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邊界,不要貪圖小利。一村一鄉要講求信義,一個國家更要講求信義。羊祜是有信義之人,我們也應當如此。」
一次,由於公務纏身使得陸抗生病了。羊祜得到消息後,派人送藥給陸抗服用,並讓人傳話:「這是我新近配的藥,聽說將軍病了,專門奉上。」陸抗手下眾將領紛紛勸阻:「將軍,羊祜是我們的敵人,他送來的藥,必定有毒,請不要服用。」陸抗聽完大笑道:「我相信羊祜的人品,他豈是會下毒的小人。」說完就把藥全喝了,不久陸抗的身體就痊癒了。
為了答謝羊祜送藥之恩,陸抗問送藥之人,得知羊祜好酒,陸抗就拿出珍藏多年的美酒,讓人帶給羊祜。看著陸抗送來的酒,有人對羊祜說:「陸抗與我們是水火不容的死敵,他的酒必須要當心,以防有毒。」羊祜說:「陸抗敢喝我送的藥是因為相信我,我也知道陸抗的為人,我相信他,你們就不要多疑了。」說完羊祜拿起酒壺大口喝了起來,一邊喝一邊不住地讚嘆道:「果然是甘醇的美酒。」
由於羊祜和陸抗兩人的信義,使晉吳兩國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讓百姓遠離了戰爭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