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部落 走過鹿港
吳旻書/彰化縣精誠中學二年二班
這是我無數次駐足之地,一座霓虹燈密集的小鎮。它曾經是如此的繁華,但現在卻不敵時光的洪流,漸漸褪去了往日風華絕代的外衣。紅磚的古厝成了透天厝或聳立的高樓大廈;廟宇的飛閣流丹依舊,但太多的遊客來訪,讓它漸失以往的沉靜古樸。
小時候的我走過鹿港,熱鬧的喧雜、薈萃的人文不是重點,因為從來都只是走馬看花。我是個在紅磚老街中追逐泡泡的孩子,那種碰觸後瞬間消失的感覺,真讓人樂此不疲。瘦小的身軀在狹窄的巷弄中穿梭飛奔,漸漸和後方的伙伴們拉開距離,轉頭回望眾人的瞬間,竟成了永生難忘的畫面;那時候的鹿港,是童年的笑聲與天真,不存在任何一點複雜。
國中時,我走過鹿港,文昌殿已成為必到之處,我悄悄說著希冀,企圖碰觸那線香散發出的縷縷白煙,但僅能抓到空氣,空留一次次的遺憾。老街中的攤商不只賣著傳統的工藝品,還有那些異國風味的舶來品,這時候的鹿港,已經漸漸的被改變了。
高中時,我走過鹿港,感受到的是熟悉又陌生的矛盾。賣棉花糖的老人依然把過程當做一種雜耍趣味,吸引遊玩的過客;小販亙古不變的是為了生存而努力。手中的香明明暗暗,但我不再盲從,因為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神無法替你生活。我們都很清楚,人要成為神是非常的困難,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不完美。
寺廟之於我,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存在的象徵,而不是信仰。我走過鹿港,繞過裡面一條又一條的小巷子,看過那裡一次又一次的改變。摸乳巷不再考驗君子的道德操守,而成為頗富盛名的觀光景點;半邊井不再代表分享,因為水井早已封閉不用,唯一不變的,是老一代的人,念茲在茲的哼著羅大佑的〈鹿港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