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曆春節團圓,不過相聚不一定歡樂,反而可能因摩擦衝突,衍生家暴案件。衛福部資料顯示,春節放假愈多天,家暴案通報數愈多,因應春節九天連假,專家建議家人多以「三明治」表達法溝通,先肯定、提醒再鼓勵,減少衝突,降低暴力傷害。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平常很少長時間相處的家人,難免因習慣不同、意見不一而衝突,加上酒精催化、春節警察人手缺等因素,直接或間接造成家暴提升,假放得越長、家暴案越多。去年春節六天,每天平均約一百二十件兒虐通報案,相較當月每天平均九十七件,明顯增加。
台灣家暴暨性侵害處遇協會理事楊聰財表示,對家長而言,為了發紅包、買新衣等額外支出,增加經濟壓力,引發夫妻、親子衝突。妯娌或姑嫂常有比較心態,比孩子成績、比家庭經濟,言語較勁不成,也可能動手動腳。
他建議民眾,溝通時多用三明治表達法,例如年菜太鹹,應先肯定菜餚做得不錯,再提醒鹽的用量,最後鼓勵「下次一定做得更好」,緩衝緊張氣氛,管教孩子也應如此。但親人間嫌隙太深,別硬湊在一塊,改成電話拜年。暴力發生,先跑為妙再報案,不要讓自己受傷。
張秀鴛表示,去年家暴通報案件被害人數,共九萬五千八百餘人,婚姻暴力占五成,其次為翁婆媳、手足、妯娌、子女對父母等暴力。民眾若遇家暴事件,可撥打一一三保護專線求助,春節期間不打烊,遇緊急事件,直接撥打一一○。
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補充,民眾照顧未成年子女有困難時,可撥打一九五七社福專線,由社會資源協助度過危機,也提醒民眾注意街坊兒少,免除高風險的家庭兒虐。
家暴新制「恐怖情人條款」四日上路,未同居親密伴侶納家暴法保障範圍,意即一般男女朋友或同性伴侶即使沒有同居,遭對方肢體或精神暴力,可向法院聲請民事保護令,請求相關單位的保護,不讓恐怖情人成為威脅,釀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