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春節期間,不少大陸民眾打算出國旅遊,陸客的消費能力全球矚目,甚至有些誇張,像是到日本搶購智慧型便座、湧入藥妝店瘋狂掃貨的行徑,就引起廣泛討論。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日前公布「關於上海消費者出境遊購物與跨境消費調查」,結果發現上海旅客平均購物支出約人民幣一萬五千元,若以年齡來分,二十六至四十歲的受調查者出境遊購物消費支出最高,平均為人民幣一萬九千六百七十七元;六十五歲以上消費者支出最低,為人民幣六千七百二十九元。
調查顯示,「價格更低」、「質量更好」、「選擇更多」是刺激消費者境外購物的主要原因,其中台灣團消費者出境遊購物滿意度最高,港澳團最低。約有百分之三的消費者在出境遊購物中曾遇到糾紛,碰到的問題依次為產品品質、退稅、型號、價格和性能,與商場直接溝通是解決糾紛的最主要途徑。
根據這份出境遊購物調查顯示,上海旅客出境遊購物時,以台灣團的總體滿意度最高,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二;其次依次是英國團、大洋洲團、義法瑞團、日韓團,港澳團滿意度敬陪末座,與台灣相差至少十個百分點,為百分之八十點六。
其中,影響消費者滿意度的因素是銷售服務、購物環境、商品展示和中文指引。有百分之十二點七的人會選擇跨境消費。時尚型消費者和品質型消費者表示,出境遊時購物意願增強的比率更高。百分之四十七點三的人在出境旅遊時有清晰的購買清單,但消費物品超出清單比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五,花費超出預算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三點八。
此外,消費者的需求由奢侈品轉而購買高品質物品。近四成受訪的消費者會幫別人代買,相應支出約占三分之一,代買的商品依次為化妝品、食品、服飾、保健品、鐘表、珠寶。
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比率也較高,百分之六十點七的受訪者坦言看過大陸遊客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喧譁吵鬧、爭先恐後不排隊、自助餐浪費、亂扔廢棄物、隨地吐痰和口香糖、罵人講粗話、觸摸文物、在文物古蹟上塗刻和摘折花木果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