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念龍
我下班途中會經過一個市場,經常會在那裡買菜回家做料理。
市場的入口處,總會看到一個老婆婆,出售自家菜園裡種植的蔬菜。每次經過,看到別人大聲兜售自己的蔬菜,只有她似乎不好意思開口叫賣,怯生生地蹲在那裡,反覆整理著她的蔬菜,一捆捆,整整齊齊。
我和妻子總會隨口問一下價格,她低聲說完菜價,我便彎腰拿起一捆她理好的蔬菜,付了錢,拿了就走,從不講價。她卻不好意思,似乎要躬身表示謝意,可是我和妻子已擠身在買菜的人流裡。妻子問:「你平時不是挺愛講價嗎?現在為什麼不還價,當大頭?」
我微微一笑,說:「擠在那個位置賣菜,還不好意思吆喝,一定是有她的難言之隱。」妻子嗔道:「就你愛當好人,總是挨人家騙!」
過了幾天,我下班遲了些,一回到家,妻子就對我說:「唉,今天,我也當了大頭。」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買了那個老婆婆的菜。」我說:「咦!妳怎麼也當起大頭了?」妻子說:「因為那個老婆婆挺可憐的。」
原來,妻子先買了一點別人家的菜,順便打聽了一下那個老婆婆的故事。才知老婆婆的老伴很早便往生,前幾年兒子又車禍沒了,剩下婆媳二人守著個小孫女過日子。老婆婆不想兒媳婦太勞累,就在自家門口闢出一塊菜園,種點小菜,賺點自己的零花錢。
講到這裡,妻子說:「你平時不是常說人要多做善事,多存善念,給自己積點德,也給子孫積德嗎?我這麼做,是不是也算是做了點善事,積了點德啊?」我點點頭,然後高興地拎著妻子買回的菜去了廚房。
一條微信這樣寫道:「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所剩不多時,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都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吧!」
這也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有驚魂動魄,沒有感天動地,但正是這一點點善念、善行,傳遞了真情和溫暖。
這樣的大頭,值得每個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