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電影夢 盧泓 手工文創帆布包

羅智華 |2016.01.26
3127觀看次
字級
為陪伴孩子長大,電影導演盧泓自創帆布包品牌,開啟創業人生。 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盧泓的妻子徐家柔巧妙將台南孔廟搖身為產品設計理念,耳目一新的設計不僅受市場青睞,還一舉拿下文創精品獎與金點設計獎。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盧泓成立帆布包品牌,可愛的兒子也成了品牌行銷的最佳廣告主角。圖/盧泓提供

你喜歡你現在的人生嗎?有些人從小夢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當農夫、當畫家…,然而,長大後卻走上另一條路、另謀他職,以至於心中一直埋藏著無法圓夢的遺憾,其實只要願意,你我的人生都能擁有無限可能、多種樣貌。為此,《人間福報》特別推出「第二人生」專欄,前往各地採訪勇於轉換職場跑道或是退休後繼續打造精采人生下半場的各行各業人士,聆聽他們有甘有苦的心路故事、展現多姿多采的人生風景。

文與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今年三十六歲,戴著黑框眼鏡、說起話來很有條理的年輕導演盧泓,踏出校門後在電影圈打滾了十多年,拍攝作品獲得肯定,曾榮獲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正當外界都看好他未來導演生涯時,不想錯過孩子成長歷程的他,卻毅然選擇放下在台北深耕多年的電影夢,帶著老婆、孩子「島內移民」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古都台南,成立帆布包自創品牌「la yoo來喲」、從頭開始耕耘,在競爭激烈的文創市場中走出自己的創業路。

「拍電影是我的興趣、也是夢想,打從學生時代就喜歡透過鏡頭去觀察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態。」畢業於台大法律系與新聞研究所,頂著名校光環的盧泓從小就很有自身想法,踏出校門後不想當律師也沒有從事新聞工作,反而跑去當導演、拍廣告、拍電影,擅長拍攝市井人物生命中的酸甜苦辣、呈現生活不盡如人意卻懂得苦中作樂的心境轉折,作品多次前往海外參展,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生命無限公司》更入圍義大利國際影展,情節溫馨感人。

夫妻各司其職 發揮專長

然而,儘管熱愛電影、戲劇,但盧泓談到,這一行經常忙起來就沒日沒夜,有時日夜顛倒的拍攝作息,更讓已經結婚的他無法好好兼顧家庭生活,當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他因為不想錯過陪伴孩子長大的時間,開始思考轉換人生跑道。

正好盧泓的妻子徐家柔在求學時代主修設計,熱愛手作與文創,兩人討論後決定攜手創業,但高房價的台北讓資金有限的他們難以負荷、在朋友引領下因緣際會走訪台南,愛上古都的文化底蘊與樸實物價,決定落腳府城、開啟創業人生,成立品牌「la yoo來喲」,販售手工帆布包,不同專長的夫妻倆各司其職,盧泓負責品牌行銷、擅長手作的另一半則專心發想與設計產品。

堅持在地手工 傻勁支撐

盧泓笑著說,當時光為了尋覓適合創業地點,他就曾在四個月內從台北南下十多次,才找到心目中理想的老房子作為品牌店面。但緊接而來的考驗則是如何發掘適合的裁縫師傅,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實體產品。他表示,因為是本土自創品牌,所以創業之初就堅持一定要由在地師傅手工製作,彰顯台灣精神,但隨著紡織產業版圖移轉,很多裁縫師傅不是轉到大陸工作就是已經退休,盧泓和太太只好開車走訪台灣各地,四處尋覓,最後才順利在台東原民部落及台南農村裡,找到適合的裁縫師傅,由太太指導設計理念與製作技術,逐步作出理想的帆布包。

但「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光找到實體店面和裁縫師傅還不夠,如何吸引顧客上門消費亦是創業者的重要課題,盧泓坦言,剛創業那幾個月,品牌門市幾乎門可羅雀,有時一天下來甚至賣不了幾個手工包,入不敷出的窘況下,也只能憑著一股熱情和傻勁繼續撐下去。不過,靠著好品質的堅持,在熬了幾個月後,盧泓與太太的自創品牌終於在文化古城裡打開知名度,受到市場青睞,就連媒體都來報導,吸引不少年輕族群慕名而來,還有顧客因為喜歡他們設計的帆布包,特別跑來應徵店員,每日與喜愛的布包相伴。

文化元素 融入產品設計

不只堅持手工製作,盧泓與妻子徐家柔更重視設計理念的創新,因為創業地點鄰近台南孔廟,徐家柔畫設計圖時特別將孔廟建築與府城文化融入其中,將孔廟的美麗紅牆與盎然綠意轉換成拼布圖案、孔廟特有的飛簷外觀則成了布包提把,運用創意,巧妙將台南古蹟搖身為產品設計,耳目一新的設計不僅受市場青睞,還一舉拿下文創精品獎與金點設計獎,為胼手打拼的兩人挹注鼓舞力量。

從獲得國際影展肯定的電影導演轉換跑道成為自有品牌創業新手,盧泓說,創業之路的確不好走,但對他來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總要有不同嘗試,才能看到不一樣的生命風景,隨著創業品牌在競爭市場中逐漸站穩腳步,盧泓接下來還夢想著將自創品牌推向世界舞台,讓更多人看見本土的文創能量與設計,展現台灣的創新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