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智強(自由作家)
這次選舉,國民黨敗選,這當然是重挫,但在民主社會,政黨輪替,仍應以平常心看待,國民黨的支持者不應把這次選舉結果當成世界末日,而應化為督促國民黨進步的力量,幫助國民黨浴火重生。畢竟,國民黨下台,台灣會不會好?這一點容或可以討論,但如果國民黨倒台,只剩民進黨一黨獨大獨霸,台灣鐵定不會好。
此外,民進黨上台,說不定從某個角度,也正是國民黨、尤其是馬英九「平反」的時候。這要從國民黨這幾年面臨的困局說起。
台灣在民進黨操弄下,反中仇中的氛圍甚囂,讓台灣任何主張與大陸和平交往的人與政黨,都被打成賣台。國民黨主張兩岸和平,自是首當其衝。這是國民黨敗選的大環境因素之一。
而其他諸如台灣邊緣化的困境、年輕人覺得機會喪失的憤怒、貧富差距與高房價的問題,在全球民主政府普遍面臨失能危機的此刻,也成為民眾不滿意的另一個大環境因素。
但這二個大環境因素,在蔡英文執政後就會改善嗎?
兩岸部分,蔡英文要執政成功,只有一個可能,她必須採取「Copy Cat策略」,也就是全盤複製、接收過去被民進黨質疑親中賣台的馬英九路線。事實上,這一點,蔡英文已經在做了,從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論修正為捍衛中華民國;從把九二共識打成主權倒退,變成語帶模糊的「求同存異」。
換言之,馬英九兩岸路線的正確性,最終將會因為蔡英文的複製,由蔡英文來證明。但蔡英文將面對過去相信她而反中的深綠支持者的質疑,而面臨「支持核心融壞」、「綠色誠信破產」的困局。
當然,蔡英文也可以反過來堅持反中的深綠路線,捍衛其「核心支持」,但她這樣做,兩岸必崩,進一步導致其執政失敗,而她的兩岸背離馬英九路線卻失敗,也還是另一種對馬英九路線是正確的證明。
至於兩岸以外的執政成績部分,一方面考驗著蔡英文的執政能力,另一方面還是和兩岸有關。台灣的公共議題,不是個別的獨立實驗室,彼此互不影響,而是同在一個溫室的共同生態系統。以年輕世代的憤怒為例,假設現在年輕人的機會分數是五十分,覺得不及格,但如果兩岸關係趨壞,年輕人的機會會上升到七十分?還是下探到三十分呢?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蔡英文在這些大環境面繳出亮麗的成績,證明了國民黨不如民進黨,只要是對台灣好,我們都樂見。但即便如此,政治上的制衡力量還是必要且需要的。國民黨此時該要給自己的定位很明白,就是當一個稱職的、建設性的在野黨,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
雖然,國民黨這次選舉以失敗收場,很多藍營人士都憂戚忡忡。但走進谷底,往往是反省再起的時機,與其新亭對泣、懷憂喪志,不如徹底反省,拿出行動奮鬥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