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總統大選今日投票,適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開業,大陸領導人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將參加開業儀式,各方也關注投票結果對兩岸關係投下的變數,是否影響台灣加入亞投行。
位於北京西城區的金融街附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廈,已於一月十三日下午掛牌,十六日上午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理事會成立大會並致辭。
亞投行象徵著中國在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金融體系下,另外打造了新的中心,挑戰美國的金融霸權。由於台灣很可能在今日的投票中,政黨會再次輪替,持反中立場的民進黨上台,若兩岸無法持續良性互動,台灣可能失去加入亞投行的機會,無法參與未來世界經濟重心之一的「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潮流。
亞投行共有五十七個國家成為創始會員,全數都已於去年六月底在北京簽署了亞投行協定;據目前所得訊息,中國大陸在亞投行認繳額為兩百九十七點八○四億美元,占比百分之三十點三四,其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百分之二十六點○六,是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緊隨其後的印度和俄羅斯的投票權分別為百分之七點五和百分之五點九二。
陸媒:與世銀、亞銀互補非競爭
由於協定規定,重大事項要拿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投票權才能通過,中國大陸既占了百分之二十六點○六的投票權,意味著中國大陸具有否決權,因為只要中國大陸不支持,就無法達到百分之七十五。
各國磋商時同意,亞投行股權結構是根據GDP規模分配,但先切割為亞洲的域內、亞洲以外國家的域外兩部分,其認繳額比例是七十五比二十五,而在百分之七十五比例中,大陸在亞洲成員中量體最大,因而成為第一大股東。
《人民日報》報導,亞投行成立初期,中國暫不考慮申請亞投行資金支持,因考慮到區內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更加迫切的國家較多,中方倡建亞投行的首要目的和優先重點,不是支持中國的國內項目。
中國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出,亞投行側重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而現有的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則強調以削減貧窮為主要宗旨,所以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
首批貸款傳年中批准
據人民日報報導,作為首個由中國大陸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將為亞洲域內外國家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據悉,首批貸款有望在今年年中左右批准。
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十九個亞洲國家加入亞投行,在五十七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占三分之一。由於亞洲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地帶與重點區域,但落後的基礎設施掣肘經濟發展,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顯示,二○一○年至二○二○年,亞洲國家每年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八千億美元,若單靠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無法滿足亞洲發展中國家龐大的基建投資需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剛認為,亞投行將不斷提高東協互聯互通水準,助東協加快一體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