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郭壽旺
實踐大學國際長
執筆人:郭壽旺
實踐大學國際長
小兒自小喜歡黏在我身旁,隨我瀏覽郵票冊,耳濡目染養成集郵嗜好。周日天晴攜兒漫步台北巷弄,閒晃至牯嶺街,見幾家郵幣社開門,遂隨意瀏覽,喜見斑駁國父像郵票一枚,另一人像為美國已故總統林肯,兒子個小直視郵票,生澀的念出郵票上面許多文字:「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民族、民權、民生」「一九三七~一九四二抗戰建國」,這一方寸間讓兩位不同時代、相同理念的偉人齊聚,令我欣喜若狂,一小張郵票夾雜著中文和英文和深具歷史意義的年代數字,林肯總統逝於一八六五年,國父生於一八六六年,令人讚歎。於是,父子間開啟了這方寸郵票間之小小歷史之旅,提供我「說教」的絕佳藉口。
此枚郵票發行於一九四二年,美國郵政史上第一枚以外國文字組成圖案的郵票,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五周年,羅斯福總統及國務卿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籌畫著如何全面彰顯「中美」兩國友誼,除了在政治上的軍事同盟,經濟上的經濟援助,如何激起兩國「人民有感」,於是從文化著手。在沒有email、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往來仍藉由書信往訪的時代,書信成為最有溫度的情感黏著劑,郵票更增添了情感傳遞濃度,此枚郵票面值五分美元,是為當時美國寄送航空信件到中國的基本郵資,這巧思讓美國的善意傳送到每一位在中國大陸老百姓的心裡。
方塊中票面畫有涵蓋外蒙古、台灣和海南島的中國領土地圖,一九四二年的台灣仍處於日本統治時期,羅斯福總統希望傳達給所有中華民國人民的訊息是除了敬佩還有承諾。敬佩中華民國頑強地抗日精神,承諾美國是中華民國堅定的盟友。這樣的時代故事告訴我們,這張郵票所呈現的是中華民國曾有的國際地位,國父孫中山先生堅守的政治信仰和理念曾經受到國際認同和尊重。中華民國可以不孤單,中華民國可以受國際重視、被國際尊重。只要有付出、有參與、有信仰、有理念。
當中華民國退居台灣後,過程雖然險峻,仍曾一度創造經濟奇蹟,曾經成為許多國家爭相學習的典範,那時候的中華民國社會中仍有國父的思想,政黨中仍堅守總理的遺訓,教育中仍強調孫文學說,我們曾經清楚的知道我們自己是什麼?自己要什麼?自己在追尋什麼?當這些理念、信仰或堅持自社會中逐漸消逝,在政黨中不再奉行,在教育上淪為八股,我們如何期待我們的國家未來能有明確清楚的目標?我們如何相信我們的人民能有正確的選擇?
郵票小天地,記載大時代的故事,建構了國際的格局,從林肯到孫文,從美國到台灣,兩位偉人名垂青史,成就了兩個國家的地位。兩個國家各自消長,百餘年後,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