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台東南亞篇 馬國西遊記版 豬八戒不見豬影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6.01.11
1020觀看次
字級

東南亞國家和華人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印尼已故總統瓦希德就鍾情於《三國演義》,他當年在政壇以小摶大,贏得總統大位,就自稱是得力於精研《三國演義》。

泰國百姓很多對孫悟空朗朗上口,他們也熟悉「包公」,稱「包公」為「包文拯」。越南首都河內古廟,都是正統華文,更別提華人文化盛行的新加坡、馬來西亞。

最近,《西遊記》譯本在馬來西亞上市,就發生一些趣事,問題出在書中的豬八戒,主要就是因為馬國是回教徒為主體的社會,很多人擔心「豬八戒」會觸動馬來社會的敏感神經。

馬國漢文化中心主席兼「翻譯與創作協會」會長吳恆燦指出,國家語文出版局和相關單位,都認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跨時空、跨國際及跨宗教的著作,值得向馬來社會推廣,當中的佛教信息及人物豬八戒,並不構成阻礙馬來讀者閱讀此書的因素。

吳恆燦在出席馬來文版《西遊記》座談會時表示,豬八戒不應被視為是敏感人物,「豬八戒是一個形像,不是一隻豬,不是敏感問題。(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是很神聖的故事,也受到馬來社會尊敬」。

話雖如此,馬來文版《西遊記》的翻譯員胡德樂還是還是做了一些「預防」措施,以拼音方式翻譯小說的主角名字,如此豬八戒的「豬」字,就不見了。他也指出,如果直接意譯,將「八戒」譯為八個戒律,對於不了解佛教背景的馬來讀者而言,反而更難明白,「我們必須體諒讀者的感受,所以必須放棄或簡化一些內容」。

有趣的是,即將在馬國戲院上映的中港賀歲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宣傳海報,出現豬八戒「被消失」的情況。

電子媒體《當今大馬》報導,馬國首都吉隆坡市中心已可看到電影廣告牌,但只有唐三藏、孫悟空和沙僧三個角色,獨缺豬八戒。報導指出,中國大陸與香港電影公司的原版宣傳海報,是唐三藏師徒四人全到齊,在馬國卻不見「豬影」。

馬國內政部副部長諾加茲蘭受訪問時表示,該電影海報或許不符合電檢局指南,才會被去掉豬八戒,「這肯定是因為電影沒有遵守電檢局的規定。無論如何,電檢局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而非電影製作商的利益」。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