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的
好處與風險
好處
提升行車安全
減少道路意外
加快行車路程
風險
售價不菲
可能遭駭客入侵
蒐集資料產生隱私疑慮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未來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自動車,增添交通建設挑戰。
編譯/簡國帆、林奕榮
圖/美聯社、網路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將近1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超過500萬人因交通事故而受傷。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指出,美國平均每年3.3萬次事故的經濟成本為近2500億美元,這些成本包括生產力損失、法律訴訟費用、塞車以及緊急服務的費用等。
但是這些成本多數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能實行自己的想法:取消人對車的控制權,因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為駕駛所造成。
自動駕駛汽車被譽為將改變道路安全的樣貌,可望大幅減少事故。福特汽車(Ford)自駕車部門主管維斯坦那說:「自駕車的優點之一是提高對環境的感知,透過雷射雷達(遠端傳感技術)、雷達和攝影機,能獲得360度的全方位感知。相較下,駕駛(人)一次卻只能看往一個方向」。
雖然除了測試用的原型車之外,在未來10年結束前,我們不太可能見到高度自動化的汽車,但業者朝自駕車的努力卻已帶來安全效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協助降低事故發生機率;例如,運用雷達與攝影技術的自動緊急煞車(AEB),能在低速狀態自動煞車以避免碰撞固定障礙。研究也顯示,AEB可減少38%的車尾追撞事故。相同的技術也能減少1/3的事故傷害,但只有少數新車配備AEB。
人駕→自駕 尚待互動磨合
所幸,今年10家汽車製造商已承諾採用AEB技術,作為所有新款車的標準配備。但製造商和研究人員都警告,現階段若要超越基本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而做到完全自動化,還是會太過複雜。例如,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仍須與普通車輛和容易犯錯的人類駕駛互動一段時間。
Google、福特及特斯拉(Tesla)等製造商的技術進展不同,又各自遭遇不同的挑戰,使情況更為複雜。例如福特在車內加入Adas功能,以實現高程度的自動汽車,同時又進行另一個專案,打造Google風格的完全自駕車。未來路上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自駕車,增添各國交通基礎建設的挑戰。
富豪汽車(Volvo)也擔心,若自動化達到一定水準,人類駕駛會習慣於不干預,導致人類駕駛技術更為生疏。
此外,即使製造商實現完全自駕車,未來也不太可能達成無失誤、零事故。英國交通研究實驗室資深研究員里德說:「仍然會有行人在錯誤的時刻走出來,物理定律決定了在某些時刻總會發生某種碰撞。」
8大變革 超越你我想像
不管你喜不喜歡,自動駕駛車輛都將上路。多數車商表示將在2020年推出至少半自駕系統。許多業界專家預測,在那之後幾年,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就會上路。這些無人車帶來的改變將超乎預期,可能大幅度改善人類的生活。
1.每年保住成千上萬條性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24萬人死於車禍,2030年可能飆升至220萬人。無人車可望大幅減少意外數量,保住數百萬條生命。
2.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人類的性命,無人車還能拯救地球,這種車輛的設計是為了優化加速、煞車及各種速度行駛的效率,能夠提升燃料效率並減少碳排放。據麥肯錫(McKinsey)研究機構統計,無人車將有助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億公噸。
3.人們不再買車
無人車將改變消費者的行動習慣,人們不再購車,轉而搭乘隨選的機器人計程車。共享車隊的成本,會低於擁有個人專屬的無人車。
4.交通堵塞消失
交通打結的現象,可能因無人車而大幅減少。KPMG的報告表示,無人車隊可能提高公路的容量最高達500%,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曾任Google自駕車團隊成員的瑟朗表示,一旦機器人計程車成為主流,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數目可能僅需目前的30%。
5.人人獲得更多空閒時間
約80%的美國人平均每天耗費50分鐘通勤,無人車能讓駕駛在行駛期間做其他事。麥肯錫估計,無人車每天為全球省下的時間可能高達10億小時。
6.生產力增加
一旦人們將空閒時間用於工作,生產力將大幅提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研究顯示,無人車提高的生產力換算後,僅在美國每年即可達到5070億美元。如果將生產力與其他領域節省的事物一起計算,例如節能以及交通事故花費,在美國每年可為經濟省下1.3兆美元,全球則高達5.6兆美元。
7.所有人的活動能力提升
自駕車不僅能讓年長者獲得行動能力,也能協助殘障人士、無駕照或者沒有車輛的人出門旅遊。
8.停車場消失
無人車隊代表人們不用尋找車位,只需在指定地點下車。即使個人擁有無人車,也不用費心停車,因為它能自行定位停車。據美國銀行(BofA)的研究報告,都會區的土地約有30%用於停車。一旦私人擁有車輛數目及停車需求減少,原本保留為停車空間的土地將可轉換為生活空間。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