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 PM2.5害死康熙、乾隆

 |2016.01.08
1819觀看次
字級
霧霾籠罩下的天安門廣場。圖/中新社

【本報台北訊】霧霾有害健康,人人都知,其實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可能死於霧霾。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生譚健鍬專擅心血管疾病,近日出書「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剖析古代空汙如何成為皇帝殺手。

譚健鍬熱愛歷史,看診之餘著力用現代醫學破解歷史疑案。霧霾成近年話題,譚健鍬讀史發現,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十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這正是銀髮族最容易心血管病發致死的關卡,而北京從元代以來就有霧霾,火上加油。他指出,《元史》記載至元六年臘月,「霧鎖大都,多日不見日光,都門隱於風霾間」;到明代,記載更多,如《明憲宗實錄》記載弘治十年時,「西直門外霾塵積聚,難見路人,官軍半掩城門,以遮霾塵。」

清代京城「霾災」更嚴重;譚健鍬指出,清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科舉放榜日,就記載「黃霧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風,(會試)榜必損壞。」;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更載「入冬以來,雪少霧多,土雨風霾時臨京師,以昌平、宛平最濃最重。」

霧霾隨著朝代前進加劇,自有人為因素,譚健鍬指出,霧出於自然,霾來自人禍,北京身為政治文化中心,隨著時代進展,建築物不斷增加,人口密度愈來愈越高,人們冬季大量燒炭取暖,讓(PM2.5)飆高,加上北京三面環山,霧霾易聚不易散,讓皇帝也成空汙祭品。

譚健鍬強調,雖然部分皇帝本來就罹病,古時霧霾也無法和現代工業汙染程度相提並論,但對人傷害都類似,附著在微粒上的有毒物質,會損傷血管內膜,導致內膜壁發生炎症反應,久而久之誘發斑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再使血管內膜加厚、狹窄,引發血栓;刺激肺內的迷走神經,造成自主神經紊亂而危及心肺,「PM2.5害了皇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