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向南區功德主開示,談「提升信仰」。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中右)與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中左),共同主持功德主授證儀式。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人間社記者陳美玉大樹報導】「回來開功德主會,有回家的感覺嗎?」、「百年後要回哪個家呢?」、「如何與佛光山接線印心呢?」、「如何提升信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三日在佛陀紀念館本館大覺堂,與南區功德主接心,不斷拋出問題讓「頭家」思惟,勉眾不僅擁有生活物質之家、心靈之家,也能因信仰漸次提升,成就佛國世界。
星雲大師指出,人生光是生活物質的家庭還不夠,還需要心靈信仰精神的家庭,希望大家從中找到真如自性。強調藉由信仰過程,將來能回到佛國淨土之家。
大師回憶,數十年前至印度,在祇樹給孤獨園打坐、菩提伽耶金剛座下匍匐禮拜,到靈鷲山佛說《法華經》之處,體會百萬人天的盛況。深刻覺受佛陀聖地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因緣,從中可以感覺到精神世界獲得解脫。
大師說,現在他每天清晨五時寫文章,認為人間佛教要回歸佛陀本懷,為此,結合佛陀最初教化而編輯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即將出版,期勉眾人能仔細閱讀。
佛陀所在 就是我家
「與佛陀有關的地方,都是我的家。」大師堅定表示,出家以來,曾展開一連串的尋根之旅,走訪臨濟禪師的師父黃蘗祖師墓塔,捐資修補道路;前往世界各地創建寺院,乃至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南京天隆寺,「無論是佛陀之家、祖庭之家,都是我們的家。對這些家有了認識後,未來相信各位在虛空之內都可以找到家。」
出家七十八年的大師,無時無刻都在尋找佛陀在哪裡?隨著年齡與修行的增長,慢慢了解到佛陀住在心裡,但是想到心中滿是貪瞋痴、無明煩惱,就深感對不起佛陀。
大師又說,佛陀住在虛空中,即使是佛像,禮拜時只要一心專注拜佛,期許大家透過信仰層級的提升,漸次與佛相應,「那麼佛陀就無所不在了。」
頭家支持 辛勞弘法
大師感謝眾人支持,佛光山從五十年前到現在,大家齊力發心、布施、盡力與承擔,才有如今的弘法事業。「佛光山一切成就,都是你們的成就,你們是頭家,我是『辛勞』(台語,夥計之義)」,大師希望大家經常以「我是主人」的角色,回家鼓勵擔任「辛勞」的他。
大師告訴在座者,佛光山、藏經樓、佛陀紀念館這三寶之家建設完成後,要自我提升信仰。並以其調解「五子分財產」的真實事例叮嚀所有功德主:「兄弟同胞互相讓步就是公平,切記『功德留給子孫,遺產留給社會』,才能增加功德利益。」
大師表達「佛光山要窮,才能長久」的經營理念,提及從創辦學校、養老院,到電視、報紙,「因為窮,才會努力工作。」佛光山為四眾所有,目前心保和尚當住持,大家都可以回來擔任當家等職務,更期待推舉有能力的人荷擔如來家業。最後呼籲大眾「讓全世界佛光山道場成為我們的家,成為佛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