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產品有二種,一種是有機農產品,一種是有機農產品轉型期。什麼叫轉型期,就是如果是短期作物,土壤必須經過二年的休養生息,之後生產出來的才能夠稱為有機農產品。
以前有一個名詞叫「全有機」、「準有機」,現在已經不用了。以前的「準有機」是准許使用一點點農藥,一點點化學肥料,現在全部不准。而所謂「轉型期」,短期作物是兩年,長期作物像果樹、茶樹要三年。
台灣沒有對加工食品做驗證,轉型期產品不能稱「全有機」,因為沒有這個名詞,所以一定要有生產者資料,一定要有驗證單位資料,萬一有任何問題可以打電話去問。
台灣有機農場的數目大概是一千公頃多一點,是全台灣千分之一的面積,在歐洲最多的是瑞士,奧地利差不多百分之十。在台灣,消費者對蔬菜最有興趣,對有機蔬菜的需求最大,接下來是水果,再來是穀類;在美國是乳類和它的製品,西方人喝牛奶非常多,美國還有非乳類飲料,指果汁那一類;歐盟是穀類和烘烤製品、麵包;日本是蔬菜、水果、稻米,跟我們一樣非常重視蔬菜。
那為什麼要吃有機農產品呢?科學家發現:安全無毒、營養豐富、預防疾病都是跟身體有關,所以可以說,吃有機農產品的人大概都重視健康,美國人認為吃有機農產品是因為口味比較好,事實上,有機農產品真的比較好吃。
美國也注重食品安全,但歐盟跟我們的想法就不太一樣,第一他們希望避免基因食品,有機農產品是規定不可以有基因改造的東西,包括材料、自然農藥一類的東西,你不能拿基因工程來生產,他們覺得吃有機產品可以避免基因食品,避免人工添加物,這些都跟身體健康有關,還包括環境生態要被保護。至於日本,他們把有機產品當成一級棒的優質食品,很在乎品質。
有機農產品絕不用農藥,也不能用化學肥料,以免影響環境,造成水污染。有機農產品真的可以存放比較久,但卻不能保證消費者買到的是剛生產出來的。再者,有機農產品絕不用水耕,因為水耕不自然,植物不能只靠「打點滴」而能。
目前宜蘭大學有一個有機農業資訊中心,裡面有兩個網站,一個叫「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一個叫「有機產業電子商務」,歡迎大家來訂閱免費電子報,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到。在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上有一個項目叫「品質監測」,就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上面可以看到有哪一個農民是不合格的,歡迎大家上網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