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冬至許多長者會製作雞母狗(前)、菜繭(後)兩種傳統美食,雞母狗造型可愛,菜繭可鹹可甜。圖/陳維鈞
【本報澎湖訊】今天冬至,有別於台灣本島吃湯圓,澎湖冬至的習俗是煮「雞母狗」、「菜繭」,這兩天澎湖不少社區舉辦捏製雞母狗活動,盼能傳承給下一代。馬公朝陽社區找來二十幾位義工媽媽製作雞母狗和菜繭,和大家分享傳統美食。
早期澎湖先民橫渡黑水溝移民屯墾澎湖時,生活困苦,在冬至節慶沒錢宰殺三牲祭祖,因此家家戶戶以在來米、蓬萊米捏成牛、羊、豬、魚、雞、鴨的造型取代,稱為「雞母狗」,也有祈求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收之意。
為了不讓澎湖這項特有美食失傳,昨天朝陽社區義工媽媽發揮好手藝,齊聚一堂捏「雞母狗」慶冬至,朝陽社區理事長陳丁家說,製作雞母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個造型都是獨一無二、逗趣可愛。
除了雞母狗,「菜繭」也是澎湖的冬至美食,義工媽媽將糯米漿揉製成糰後,包入高麗菜、香菇、筍絲當內餡,捏成半月形,蒸煮後即是熱呼呼的菜繭。
湖西鄉也舉辦六村村民「迎冬送暖—冬至文化日活動」,百位村民齊聚捏製雞母狗,充滿暖暖團圓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