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中)昨日在總統府,主持外籍宗教人士授勳典禮,與受獎者合影。
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總統府昨日上午舉行一○四年外籍宗教人士授勳典禮,十二人在台奉獻年資都超過四十年,甚至半數在台服務超過半世紀;其中,服務年資最久的,是來自加拿大的神父華思儉,已經高齡一百零二歲,在台服務長達六十八年。
這十二名神職人員來自荷蘭、加拿大、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瑞士及美國等國,包括:神父畢耀遠、賴甘霖、秘克琳、李智、華思儉、甘惠忠、劉一峰、修女柯德蘭、宋玉潔、宣教士羅芳華、牧師亞大偉、費敦禮。昨馬總統贈予他們紫色大綬景星勳章,表達政府與人民最深感謝。
馬總統總統一一闡揚獲贈勳者的貢獻,並引用《聖經》:「如果有能力做到,就不要拒絕向有求於你的人行善」,感謝眾人對台灣土地的貢獻。由於在場有兩位人瑞,馬總統說,除了傳達耶穌基督的教義,也可以教大家長壽祕訣,引發在場一陣笑聲。
總統說,以天主教為例,中華民國跟教廷關係,有七十多年邦誼,一九四二年建交到現在,跟天主教會的關係上溯到一六二六年,西班牙明道會到基隆和平島建立第一所聖堂,二○一二年止,天主教會全台有七百七十一座天主教堂、二千四百六十位神職人員,奠傳教基礎,為數百萬台灣人帶來安寧、幸福與進步,他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表達由衷感謝。
留骨台灣 盼得身分證
一百零二歲的華思儉神父在台六十八年,一直在南澳偏遠地區服務,用愛關懷老弱貧困族群,設立「天主教會南澳醫院」及「私立輔仁托兒所」照顧扶養失依幼童,幾乎未曾因私事返回加拿大,一生最美麗精華時間,全都奉獻給台灣。
另一位甘惠忠神父,已領有永久居留證及台南市民證,曾表示死也要死在台灣,仍在期盼著得到一張身分證。還有兩位牧師更舉家遷台,其中之一是牧師亞大偉,說一口流利台語,曾以「台灣伯」身分用台語主持「在地英文」節目;另一位是牧師費敦禮,投身照顧身心障礙、單親孩童及外籍勞工輔導。
在台五十一年的神父秘克琳接觸國劇、布袋戲與皮影戲等台灣民間傳統民俗藝術,民國五十五年成立蘭陽舞蹈團,六十三年到義大利巡演,成為國內首支出訪歐洲演出的藝術表演團體,足跡踏遍歐、亞、美、非各洲共三十一國;在義大利巡演期間,獲當時天主教宗保祿六世接見,成功以舞蹈外交讓世界看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