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的「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昨天表示,聖母峰的大氣環境與南北極類似,但跨境傳輸大氣汙染物,已對世界最高峰聖母峰地區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新華社報導,大陸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援引最新發布的「珠峰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評估」報告說,這一結論是從現代雪冰以及冰芯記錄的粉塵、重金屬元素、黑碳等多方面,對聖母峰(藏文「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地區大氣環境進行監測研究時得出。
人類排放的重金屬汙染物,經由大氣環流的長距離傳輸,造成全球環境的汙染與損害。
專家指出,珠峰雪冰中的痕量元素濃度,與南北極地區雪中的濃度大致相當,但遠遠低於受人類活動影響強烈的城市地區。從這個方面看,珠峰仍處於世界偏遠地區氣環境背景水準。
專家指出,珠峰東絨布冰川表層雪冰中汞濃度,與北極地區表層雪中汞濃度相當,與法國阿爾卑斯山區雪冰中汞濃度的下限值水準一致。黑碳含量與北極地區相當,但比法國阿爾卑斯山區低得多。
不過,珠峰大氣環境仍有隱憂。
專家指出,珠峰地區在春季受南亞生物質燃燒的跨境傳輸影響。每年冬春,南亞工業生產排放的黑碳等汙染物,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形成大氣棕色雲,在西南風的傳輸下來到珠峰地區,對區域氣候和環境等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