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時代意義

執筆人: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2015.12.10
148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執筆人: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在「馬習會」第二周的十一月十二日,也就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邀請兩岸四地的三百多位專家學者在北京大學召開了一次規模盛大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在參加「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之後,我深刻感覺到:中共所謂的「中華文化復興」是「搞真的」,不是「玩假的」。

在歷史上,台灣方面也曾經推行過類似的運動。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為了反制中共在大陸推行「文化大革命」,蔣介石藉著陽明山「中山樓」落成,及紀念孫中山一百零一歲誕辰之際,發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翌年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自任總會會長,在一九六七~七七的十年之間,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包括推行國語、編印古籍今注今釋、中華文化概述、中華文化叢書、中國史學論文選集,發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等等。

然而,由於當年國民黨推行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具有明顯政治對抗的性質,到了一九八○年代,文革接近尾聲,所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也逐漸式微。及至李登輝執政,開始以「愛台灣」為名,大力提倡台灣文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跟著煙消雲散,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今天中共當局倡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且主辦「中國文化復興論壇」,具有完全不同的時代意義。在大陸,它是中共當局看準中國國家發展大勢,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雖然帶有政治意味,但卻很可能發展成為學術界的文化運動。這個說法必須從歷史的宏觀角度,再作更進一步的細緻申論。

一九七○年代有許多主張「現代化論」的學者認為: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可分為三個層次:(一)器物層次的現代化;(二)制度層次的現代化;(三)思想行為層次的現代化。其中以「器物層次」的現代化最容易,「思想行為層次」的現代化最艱難,在許多情況下,它甚至會引發許多價值衝突。

然而,不論是從理論或是從實徵研究的發現來看,所謂的「現代化論」其實是受到「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以為非西方國家經過「現代化」之後,都會變得跟西方國家十分類似。

從雅斯培的觀點來看,世界上構成「四大文明」的完整文化體系,其實只有四個。從文化實在論的角度來看這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各有其文化型態學,它們在歷史上的變化,也有其文化衍生學,是耐久而不會消亡的。

Inglehart和Baker(二○○○)曾經在六十五個國家作了三波的「世界價值觀調查」,結果顯示:在控制經濟發展的效果之後,在歷史上屬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儒教的三大文化區,顯現出截然不同的價值系統。這些社會在「傳統/世俗—理性」和「生存/自我表現」的價值向度上有所不同。

雖然大多數社會(包括西方)都朝向「世俗—理性」及「自我表現」(即現代與後現代)的方向變動,但其速度並不相同,而且各文化區之間仍然保有其差異性。他們的研究顯示:如果將經濟發展的因素加以控制,則世界各國可以區分成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儒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文化區。因此他們懷疑:在可預見的未來,所謂現代化的力量是否會產生一種同質的世界文化。

在西方國家千方百計設法聯手反恐的今日,有人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那是西方「實體國家」和IS「虛擬國家」之間的戰爭。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在三大文化區中,提倡中華文化,可能是減緩世界危機的可行之道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