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金融業從零出發 鄭宗坤憨膽一圓棉花夢 羅智華 |2015.11.24 語音朗讀 27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鄭宗坤靠著從零出發的「憨膽」,首創溫室種植棉花農法,將已經在台灣消失多年的棉花重新種回來。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棉花適合生長於日照充足的環境,與許多植物一樣會開花結果。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棉花開花後不久會從乳白色漸轉成紅色然後凋謝,花期大約只維持三天左右。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棉花從種植到收成需歷經播種期、出苗期、蕾期、花鈴期、棉絮期等階段。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文與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你喜歡你現在的人生嗎?有些人從小夢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當農夫、當畫家…,然而,長大後卻走上另一條路、另謀他職,以至於心中一直埋藏著無法圓夢的遺憾,其實只要願意,你我的人生都能擁有無限可能、多種樣貌。為此,《人間福報》特別推出「第二人生」專欄,前往各地採訪勇於轉換職場跑道或是退休後繼續打造精采人生下半場的各行各業人士,聆聽他們有甘有苦的心路故事、展現多姿多采的人生風景。 從我們每天早晨洗臉用的毛巾到出門穿的衣服、晚上入睡時蓋的棉被……,每個人的一天都離不開棉花製品,但你可曾親眼瞧過種在棉花田裡的棉花長什麼樣子?出身毛巾故鄉─雲林虎尾的鄭宗坤為了想讓民眾有機會看到從土地長出來的棉花,選擇離開穩定的金融業,拿出積蓄投入棉花種植,靠著從零出發的「憨膽」,首創溫室種植棉花農法,將已經在台灣消失了幾十年的棉花重新種回來。 菜鳥農夫 種回消失棉花 「雲林虎尾是台灣毛巾生產的發源地,但長年仰賴從國外進口棉花,很多雲林人甚至一輩子都沒看過棉花究竟長成什麼模樣。」在虎尾土生土長的鄭宗坤有感而發表示,數十年前,虎尾曾有農民種過棉花,但因經濟收益不好而逐漸式微,後來只能從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等產地進口棉花,讓他覺得很可惜。對虎尾一直有著濃厚情感的他,不忍棉花就此消失,決定從都市回到家鄉,憑藉一己之力找回棉花的盎然生機。 為了一圓棉花夢,他毅然放棄穩定收入、離開工作多年的知名金控公司,還跑去農民大學進修,強化自己的農業知識。年近四十歲才轉換人生跑道、成為「菜鳥農夫」,中年轉業的決定,不只需要勇氣、更要毅力。然而,才剛投入不久,鄭宗坤就立刻碰到找不到棉花種籽可以種植的第一道難題,令他苦惱不已。 「上網尋找棉花種籽,出現的卻是木棉花或是棉花糖等字眼,令人看了哭笑不得」。為了買到棉花種籽,鄭宗坤花了半年時間到處請教耆老、上圖書館收集資訊,最後好不容易從國外買到可以種植的種籽,緊接而來的卻是如何讓種籽順利開花結果的第二道難題。 友善農法 創新溫室棚架 堅持採取友善農法、不使用除草劑、落葉劑等農藥的他,雖然立意良好,但也因此引來蛾類、金龜子等幼蟲繁殖以及雜草叢生等問題,讓他每天光是除草就吃了不少苦頭,還得隨時觀察氣候變化,深怕降雨量過多將導致棉花蟲害加劇。煩惱之際,某天突然靈光乍現;何不採用「溫室種植」看看?雖然這個方式從未有人嘗試過,但他仍決定放手一搏,投入上百萬元積蓄,在田中央搭起了可引進陽光與自然通風的溫室棚架,沒想到竟意外走出一條新路、不用再一直看老天爺臉色吃飯。 鄭宗坤說,棉花適合生長於日照充足的環境,不只驚風、怕雨,更怕蟲害。棉籽從種植到收成需歷經播種期、出苗期、蕾期、花鈴期、棉絮期等五個階段,每個時期都必須細心照料。每天早上八點,他就開始拿著鋤頭進入溫室挖土、鋤草,觀察每一顆棉花生長情況,有時就連太太也一起夫唱婦隨,利用工作之餘幫忙照料。 拋磚引玉 永續愛護大地 「土地其實很誠實,你怎麼對它,它就怎麼回報你」,鄭宗坤有感而發表示,多數農民長年來習慣採取噴灑農藥的農法,雖然可省下不少時間心力,但經年累月下來卻對土地造成傷害,他就曾親眼看過一塊被過度噴灑農藥的農地,因「傷勢過重」,導致五年內寸草不生。令人心痛的這一幕讓他下定決心,無論再辛苦,都要堅持採用友善農法,讓土地不再受傷害,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將自己的理念推廣給更多農民,一起用行動「善待土地」。 從坐辦公室吹冷氣的金融業投入必須天天頂著烈日、彎腰播種的棉花農業,膚色愈來愈黝黑的鄭宗坤笑著說,中年轉業的決定讓有些朋友笑他傻,認為這是吃力不討好,但他自己知道,儘管種植棉花過程耗費心力,但只要看著綠意盎然的棉花田與新冒出的美麗小花,再多辛苦也在那一刻化為烏有。 前一篇文章 池上米加山西麵食 創特色 潘愛軍承家業 米麵成在地新美食 下一篇文章 揮別公務員鐵飯碗 侯彥隆 推廣魚菜共生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探索城市 胡杰掀路跑風潮生之愛情,死之尊嚴 瓊瑤善終的一堂課黃聲遠建築 為城市帶來自由有誠商旅 故宮旁的夢想驛站謝文憲、王永福說故事 拓展生命正能量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 向傳統宣戰 作者其他文章陶冶學子品格 培養正確人生觀沉浸感黑洞視覺 《靈魂》探討生死葉火城 火炎山下錦中60創新藝 彰化美術館饗眾宇宙快速電波爆 逾半屬重複型繁星錄取率99.2% 南華大學近滿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