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最近台灣社會興起了一陣對產業鏈的討論,認為在台灣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企業與人才正面對中國大陸的「紅色產業鏈」 的威脅。他們認為中國大陸當局正在透過「以商圍政」的方式,一步一步地侵蝕台灣的經濟,進而控制台灣的社會,因此必須嚴陣以待。
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顏色錯亂」症候群。「紅色」二字,強烈暗示這是北京的「黨政結構」的陰謀,但實際上卻不了解「全球化」經濟的操作,早已超越了這種冷戰時代的思惟。試想台灣的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布局與運作多年製造iphone和其他高科技產品,雇用員工數以百萬計,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廠,但我們可以說這是「藍色供應鏈」嗎?可以說它是被國民黨或是共產黨控制嗎?可以說鴻海的利益違反了台灣的利益嗎?
今天台灣有約兩百萬台商縱橫神州大地,其中不少是民進黨的金主。但中國大陸當局,並沒有歧視或干預他們,大家都是在商言商,儘管它們的企業主和不少領導幹部,都是投票給阿扁和小英的,但我們可以說它們的企業是「綠色供應鏈」嗎?
事實上,中國大陸不少與台灣發生經濟關係的企業,從騰訊到阿里巴巴到小米手機,都是民間企業,與政府無關,不是國有企業,它們在台灣的經營與發展,其實不斷提升台灣在高科技應用方面的經驗。就以最近阿里巴巴、淘寶所發展的「支付寶」,與台灣的玉山銀行合作,終於使得台灣的消費者,可以突破長期以來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的滯後,推動電子商務的更上層樓。
這也是台灣進入全球化經濟的必經之路,讓資金、技術、人才自由的流動,穿越過去不可能穿越的邊界。這也是美國資深專欄作家弗里曼Thomas Friedman在他的名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所強調的當代經濟特色,可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避免在閉塞的環境中故步自封,無法讓經濟力與社會力提升。
這也是近年台灣的問題,在「台灣第一」、「台灣優先」的民粹主義下,不斷內耗,某些政客不斷製造一種「恐中」心態,凡是與中國大陸有關的事情都是負面的,所以他們當年在馬英九上台之前就誓死反對兩岸直航,堅持要讓一百多萬台商要經過香港或東京才能到大陸,他們的理由就是「國安問題」,說兩岸直航會讓大陸的戰鬥機跟隨著客機來攻擊台灣,危害台灣的安全。這些天方夜譚的說法,當時還迷惑不少的選民,但馬英九上台後的德政之一,就是立刻開放兩岸直航,對兩岸人民都是一大福祉,也從來沒有對台灣的國安構成任何損害。今天綠營的政客都不敢提起這一段,即使蔡英文明年大選獲勝上台,也不敢冒台灣民意的大不韙,取消兩岸直航。
這些重要的歷史經驗,都要讓台灣人民覺醒,不要被那些民粹言論所誤導,不要疑神疑鬼地說「紅色供應鏈」損害台灣。在全球化經濟中,供應鏈從來都是超越顏色的。蘋果手機在大陸和全球製造,從來不受制於任何顏色的供應鏈。台灣的經濟要更上層樓,就要打破當前這種「自己嚇自己」的顏色錯亂,以更加開放與自由的心態與政策,讓台灣經濟迎向超越任何顏色恐懼的「彩虹競爭力」,要善用全球最好的資源,創造更好的環境吸引人才與技術,而不是畫地為牢,自怨自艾,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深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