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第十二輪兩岸貨貿談判昨起一連三天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表示,協議中有關海關程序、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已有很大共識,剩小部分文字待修飾,一般原產地規定也已沒問題。
經濟部表示,我國仍有八成產品因為大陸關稅而受到競爭力挑戰,都是可以拚關稅降低的項目。談判策略將以工業產品維護農業產品,來作考量。中國對我高關稅產品,百分之八十三集中在中南部產業。財經人士指出,若談判未果,不但宣告馬習會的「蛋糕」無效,隨韓國將於十二月通過中韓FTA,中長期傷害台灣出口。
經濟部指出,以去年為例,我國平均關稅是百分之六點二,大陸是百分之九。兩岸農產品關稅相近,工業產品大陸是台灣的兩倍。整體而言,我國關稅障礙較低,五成以下低於關稅百分之五,大陸五成六項目介於關稅百分之五到十五間。
昨天雙方自上午九時開會至傍晚五時多,對市場開放、特別原產地規定兩議題,還有「很大、一些」不同意見,但楊珍妮不願進一步說明。
減少關稅不利 鞏固大陸市場
對部分人士認為爭取石化、面板零關稅只會延後產業升級,犧牲其他內需及民生產業利益;經濟部表示,政府每年投入許多資源協助各類產業發展,並非只重視特定產業。
經濟部同時出具數據指出,一○二年台灣石化業產值為新台幣一點九二兆元,占整體製造業產值百分之十三點八,間接帶動產值為七點二九兆元,超過本業甚多;而面板更是電子產品的重要零組件,顯示上述產業的重要性。
由於中國大陸是台灣中小型製造業重要的外銷市場,經濟部認為,貨貿協議將能降低關稅因素不利影響,有助鞏固台灣中小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
官員場內交戰 場外民團抗議
而在昨天兩岸官員在場內交戰時,場外也相當火熱,包括經濟民主連合與台聯青年軍等團體,在場外抗議。台聯青年軍律師傅馨儀表示,不是要鎖國,完全否定貨貿協議,但希望能在兩岸監督條例制度討論,更加透明化。
經濟民主連合表示,國台辦官員有收賄收禮行為,是否能確保貨貿談判也沒有賄賂情事,因此堅決反對犧牲農工,成就家族財團的貨貿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