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佛教改革初步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5.10.25
2466觀看次
字級
永本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妙宥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妙綱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有思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會主題「我的新佛教改革初步」,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持,永和學舍住持妙宥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圖書館職事妙綱法師、佛陀紀念館法務處職事有思法師與談。

「佛教為何要改革?」永本法師指出,早期信徒想聽經聞法只能到寺院,如今佛教有電視台、報紙可以學習佛法,星雲大師更興建佛教大學,希望讓一般人皆能獲得成佛的因緣。

改革的定義與契機

有思法師表示,大師曾說明人間佛教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最重要的,是讓佛教順應於當代。大師主張「寧靜的改革」,以建設性、增上性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歡喜接受人間佛教。五十一年前,大師成立壽山寺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將教育核心「三好四給」落實於生活教育、自覺教育,期望能幫助學生降伏煩惱、啟發智慧。

台灣早期佛教盛行經懺佛事,出家人容易被誤解「借佛寄生」,或是被譏笑「無業遊民」。大師知道佛教青年需要團結,必須有團隊的精神,因此利用籃球運動,激發團隊創作精神。大師認為籃球運動具有提升向上的力量,能訓練隊員積極、迅速、勇猛向前,以及練就強健的體魄。

如何推展佛教

「出家人如何推展佛教?」妙宥法師表示:「重點在轉法輪」。他舉大師十八歲擔任南京華藏寺當家,內心早有規畫佛教弘法發展的藍圖。大師勉勵僧眾自食其力,認為出家人必須轉法輪,應該用心推展佛教,讓民眾與佛教結緣。一九五三年,大師在宜蘭成立青年歌詠隊、宜蘭念佛會,一九七九年組織梵唄音樂會、二○○六年成立人間音緣梵樂團。

妙宥法師提及,大師從最早的《覺世旬刊》,即積極以文字般若弘法,革新佛教,現今已興辦五所大學,還有電視台和報社,弘法無遠弗屆。人間佛教應該大眾化、社會化,符合人們的需要。

僧伽新生活規約

妙綱法師指出,大師在南京華藏寺擔任當家時,因當時佛教僧人外出做佛事,生活作息不正常,因此提倡「僧伽新生活規約」,欲施行興學政策,成立「南京第六中學」,並投資十石米成立學校,可惜因國共戰爭而夢碎。

當時青年僧被徵召當兵,由太虛大師上書中央訓練總監部等中央單位,號召佛教界組織佛教僧侶救護隊,星雲大師臨危領命,承擔責任領眾到台灣。從新竹青草湖擔任教務主任推廣僧伽教育,一九五三年到宜蘭弘法,建立莊嚴的佛教道場。至今,人間佛教的佛光已普照五大洲。

永本法師問現場民眾「你幸福嗎?快樂嗎?」並談及佛教改革的共同目標,就是創造人間淨土;而星雲大師為整個佛教改革的動機,來自於讓佛教能夠走入人間、社會,讓民眾有歌可唱、有經可聽。永本法師更藉由極樂世界的影片,傳遞「示、教、利、喜」的觀念,呼籲大眾要廣行菩薩行,才能圓滿此世修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