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蔣本基
台大環工所教授
執筆人:蔣本基 台大環工所教授
幾周前蘇迪勒颱風、杜鵑颱風接續過境台灣,向來享用潔淨自來水的台北市民,赫然發現自來水竟然黃濁。
台灣颱風年年有,為何這幾次颱風釀成台北市史無前例的黃濁自來水噩夢?如果被視為模範生的翡翠水庫和自來水事業處都面臨如此困境,台灣其他地區的供水系統該如何積極應對?
完整的供水系統,可分為水源(集水區與水庫)、淨水場與配水管網系統。環環相扣,層層把關,任何一道防線出差錯,都會危及用戶端自來水的清淨安全。綜觀以往供水危機事件,台灣供水系統面臨以下五大挑戰:
.水資源缺乏整合性管理,水源水質受汙染
.澇旱不均與氣候變遷,加劇社會生態環境衝擊
.水源汙染負荷大,傳統淨水場處理功能有限
.水公司營運管理組織財務體系不健全
.配水管網水質水量水壓之安全穩定性待加強
為建構安全永續的供水系統,我們訂定願景為:「健康水源、綠色淨水場、智慧配水系統」;並擬訂安全永續公共給水系統之五大目標有:
Governance—優化水系統治理
Infrastructure—健全水系統設施
Environment—加強環境生態保育
Safety—確保飲水安全
Sustainability—維護水系統永續性
為達到此願景與目標,建議五大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1)加強水源保護與集水區管理,維持供水質量之穩定性
執行飲用水水源評估計畫,落實國土保育政策與最佳管理操作措施(BMPs);統整水源保護區與集水區的治權與法令,全面落實低衝擊開發;建立流域管理與綜合治水制度,將水源保護納入評鑑制度中。
(2)設置多重屏障措施,確保淨水水質安全
提升淨水場單元程序操作維護功能,並評估高級處理程序的可行性;探討國內外對水質突變案例的因應措施與經驗,強化水質突變的監控預警與應變能力;建立新興汙染物背景資料庫,加強對新興汙染物的監測、控制與風險評估能力。
(3)建構水質監測網路,發展監測預警系統
建構從取水口、各單元程序出水、清水池到配水管網的水質監測系統,建立雲端水質資料庫;建立供水系統水質監測管理體系,評估檢討執行成效並提出因應對策;建立緊急應變體系,強化水質突變的監控預警應變能力。
(4)強化監督管理體系,保障供水系統安全
整合流域水、土、農、林各項資源,建立供水系統監督管理體系及協調分工機制;建立合理水質指標、管制目標及標竿計畫,評估自來水質與水量穩定及安全性;建立水源保護、淨水場及配水管網效能綜合評估制度(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CPE)。
(5)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建置供水系統調適策略
配合國土開發保育計畫,研訂供水系統開發與復建原則,並完善現有法規標準與設施技術規範;建立供水系統安全性風險評估機制,並研發氣候變遷調適新技術以降低災害風險;提升供水系統營運維護管理技術及人力素質,並落實供水系統設施維修養護;建置供水系統營運管理資料庫及技術交流平台,並加強相關管理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及合作機制。
落實行動方案同時,也應將水源、淨水場、配水管網逐步納入評鑑體系中,建立上中下游完整評估指標,才能達成供水系統的安全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