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示,湖南道縣發現的牙齒化石證明人類祖先八萬到十二萬年前已抵達華南;圖為牙齒化石排列。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現代人類祖先最早約二十萬年前出現在東非,主流理論認為現代人五萬年前才離開非洲,擴展到世界各地;但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十四日刊登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陸南部發現的人類牙齒,證明人類祖先出走非洲的時間點比主流理論早了七萬年,且八萬到十二萬年前就已抵達現今的湖南。
二○一○年以來,研究人員在湖南省道縣福岩洞發現四十七枚人類牙齒化石,改寫人類祖先早期出走非洲的歷史。
新華社報導,此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吳秀杰,及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蔡演軍等人完成。
人類祖先最早約二十萬年前出現在東非,但一直不清楚遷徙的時間和地點。
蔡演軍指出,鈾定年結果表明,福岩洞出土的人類化石埋藏年代在八萬至十二萬年前;據此可確定,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至少八萬年前就已在東亞的華南局部地區出現。
這次的發現顯示,智人跋涉進入亞洲的時間點,遠比先前所知還早;而且華南地區出現人類祖先的時間,比西亞或歐洲早了三萬到七萬年。
劉武表示:「一直到現在,科學界大多認為五萬年前亞洲還沒有智人。」
共同撰寫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員馬迪南—托瑞斯也說:「外界普遍接受的理論是,現代人五萬年前才離開非洲。」她告訴《自然》期刊:「在這項研究報告中,我們主張智人走出非洲的時間更早。」
吳秀杰說,道縣人類化石的發現和研究,提供迄今最早的現代類型人類在華南地區出現的化石證據。
研究顯示,道縣人類牙齒尺寸較小,明顯小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更新世中、晚期人類,位於現代人變異範圍;牙齒齒冠和齒根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如簡單的咬合面、短而纖細的齒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