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火巧手剪黏 破馬桶變達摩

羅智華 |2015.10.15
2608觀看次
字級
陳三火獨創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技法,為流傳四百多年的剪黏老技藝走出新格局。 圖/記者羅智華
炯炯有神的達摩祖師,竟是用廢棄馬桶碎片黏貼製成。

【記者羅智華麻豆報導】走進位於台南麻豆的「陳三火剪黏工作室」,看見氣宇軒昂的關公、慈眉善目的媽祖娘娘、栩栩如生的八仙過海,一尊尊姿態各異其趣的剪黏人物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給。

這些創作全是剪黏大師陳三火運用獨創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技法、以回收破花瓶、碎陶碗「廢物再生」而成,創意巧思為流傳四百多年的剪黏老技藝走出新格局,更讓他榮獲藝術民俗工藝類最高榮譽「全球中華文化薪傳獎」,十八日將由總統馬英九親自頒獎。

被譽為「屋頂上的藝術家」的陳三火,十七歲起就跟著大哥李世逸學習剪黏,他每天跟著大哥跑遍各地廟宇,製作福祿壽三仙等各式剪黏創作,幾乎以廟為家、相當辛苦。如今回想起來,陳三火說,功夫是一步步磨出來的,如果沒有那幾年的磨練、累積,就不會有現在的手藝。

碎瓷破瓦 廢物再利用

紮實的好功夫,讓陳三火在三十歲自立門戶後一帆風順,常受邀至海內外寺廟創作,純熟技法逐步打響「火師」名號,作品遍布全台上百間寺廟。但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廟宇改採機械模型製作剪黏神將,讓手工技藝受到衝擊,訂單大不如前。面臨創作生涯低潮之際,他開始思考如何為傳統技藝改頭換面、另闢新路。

陳三火說,當時在廟前看到一批被棄置的碎花瓶,心想或許可拿來作為剪黏材料,意外讓他研發出新技法。有別於傳統剪黏人物的衣襟袖領,以整齊方式展現的技法,陳三火首創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不矯揉造作。

他以工作室正中央擺放的媽祖娘娘為例,當時一直找不到適合材料作媽祖頭冠上的珠簾,苦惱之際,正好看到一個廢棄瓷碗的碎片,黏貼上去後,果然符合想像的隨風飄動意境,「畫龍點睛」的成效,讓媽祖法相看起來更為生動自然。不只如此,陳三火還曾以破裂的馬桶碎片,創作出炯炯有神的達摩祖師、將其衣襟皺褶黏貼得天衣無縫、維妙維肖。

神來之筆 創作憑感覺

陳三火表示,創作前不會事先勾勒設計藍圖,而是「憑著感覺走」,剪黏出人物的千姿百態。而說來奇妙,沒有感覺時,怎麼做都覺得差了一些味道,但靈感來臨時,往往就會有合適的素材,來成就剪黏創作的「神來之筆」,有時就連他自己也忍不住驚歎,「似乎是作品引導我,形塑出他們想要的模樣。」

從十七歲學藝迄今,陳三火花了五十年時間耕耘,將自己從剪黏「匠師」轉變為「藝師」,連續七次被推薦參與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選拔都摃龜,今年終於如願獲獎。

多年努力終獲肯定,陳三火笑著說「得獎只要歡喜一天就好」,接下來就是承擔責任的開始。他發願只要活著的一天,就不會停下創作腳步,「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作品依然會留下來,後人可以透過創作,感受剪黏之美。」對陳三火而言,使命任重而道遠,他希望藉由自己努力,將剪黏藝術發揚光大、永續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