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耀遠神父常對新生兒祈福。圖/若瑟醫院提供
若瑟醫院產房團隊對早產兒醫療奉獻極大。
圖/蔡維斌
【本報雲林訊】六十年前遠從歐洲越洋來台的松喬與畢耀遠兩位神父,以「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理念創建雲林若瑟醫院,當年只帶著十位修女及兩位醫師,這座雲林人口中親切的「阿豆仔天主教病院」就這樣走過一甲子,締造同一醫院有十位醫生獲得醫療奉獻獎,今年又榮獲醫療奉獻團體獎的最高榮譽,宏揚若瑟之光,雲林人與有榮焉。
若瑟醫院院長張世杰說,醫院一路走來辛苦,適逢創院六十周年慶,醫療奉獻團體獎給若瑟最大肯定和生日大禮,婦、兒科上下一心投入早療工作,完成神聖使命,是這次得獎的重要角色。
用父母心 看護嬰兒
募人、募款、募藥、募器材,六十年前從零開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人份嬰兒保溫箱,自行改裝成為四人份,「若瑟就是這樣撐過來的!」畢耀遠神父和外籍助產士方秀仁回顧當年,慈祥臉龐泛出淚光。
早年若瑟是國內新生兒接生量數一數二的醫院,農村社會孩子生得多,早夭或發育不全也多。若瑟成立雲林第一個婦兒全天急診及小兒加護病房,每天接生六、七十個新生兒,最高紀錄曾一天接生一百一十九個,爆量生產,床位不夠,連產房桌子、抽屜都鋪成嬰兒床。
醫療奉獻獎得主的醫師馬福龍,七十五年間接生全台首例四胞胎,也成功接生體重不到六百公克的早產男嬰「巴掌娃娃」。
方秀仁回顧說,每天用棉花吸奶水滴滴哺餵,看到巴掌大的小生命逐漸茁壯,相當喜悅。每年院慶不僅巴掌娃娃回娘家,無數個早產兒父母也感恩「沒有若瑟,就沒有可愛的小生命!」早產兒居家照護很重要,若瑟最早深入家庭衛教,減少政府許多醫療負擔。
一九八○年間爆發小兒麻痺大流行,若瑟門診爆量,因醫療資源不足,松喬神父還包車送貧苦病童到台北的醫院治療復健,專車接駁長達數年從不間斷,在沒有高速公路年代更是多麼艱鉅!「我們用父母心疼愛這些孩子。」松喬回憶錄就這樣寫著。
早療中心 全台第一
雲林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多,文化及語言隔閡嚴重,使發展緩兒童大增,在前縣長蘇治芬請託下,若瑟醫院克服萬難,由前院長黃崇濱跨科領軍,先後成立遲緩兒評估和復健中心,並在斗六、口湖、台西設早療中心。
「台灣自閉症之父」、醫療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的台大小兒心智科醫師宋維村,二○○六年毅然下鄉加入早療團隊,開設「小兒心智科」,讓無數早療兒不必再奔波求醫。
慢飛天使從不會說話到大聲喊「畢爺爺!」從不會走路到邁出第一步。九十三歲畢耀遠說「我的生命經驗告訴我,不要等到準備就緒才開始付出,只要是天主願意我們做的,祂自然會成就一切。」這也是對若瑟六十年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