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正研擬針對巧克力標示進行管理,若有共識,最快年底實施標示新制。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繼果汁含量不足須加註「口味」或「風味」,非純米粉製造的米粉須正名為「炊粉」或「調合米粉」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正研擬針對巧克力標示進行管理,若有共識,最快年底實施標示新制。
食藥署食品組專門委員許朝凱表示,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固形物,包含可可脂、可可膏及可可粉,聯合國、歐盟、英、日、韓、美、中等國對於可可固形物有不同程度規範,一般依據食品成分、風味物質、添加乳製品等分為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
許朝凱說,已針對市售巧克力調查,發現有些便宜的巧克力並沒有使用可可脂為原料,而是以植物油仿可可脂製作,創造類似口感,由於過去沒有針對巧克力成分規範,月中將邀請專家及業者代表討論巧克力應有的可可脂比例,如果獲得共識,最快年底公告,依慣例給業者一年緩衝期,最快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實施。若新法上路,可可脂含量不足未依規定標示,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可處三萬至三百萬罰鍰。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薛復琴表示,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市售可可固形物必須大於百分之三十五,包括可可脂與非可可脂的含量也必須分別大於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十四,符合這三項條件,才可標示為「巧克力」。
國內巧克力業者對此大表贊同,位於南投埔里的Feeling18巧克力工房是台灣巧克力專賣店先驅,Feeling18巧克力工房行銷經理許小姐也肯定食藥署將訂此新規,認為此舉將為台灣巧克力業者開啟新路,「台灣人對吃好的巧克力,並不是真的很了解,有此規範後,可把關相關食品業者在製作過程所使用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