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停車場
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假期結束,民眾紛紛返回工作崗位,大批車輛六日塞在往北京的一處收費站,整條路猶如是一座超大型停車場。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隨著大陸民眾所得提升與消費型態的改變,「假日經濟」帶動內需消費的效應正逐年減弱。相對大批陸客在日本瘋狂「爆買」,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一,成長率降至近年來的最低值。
觀察近五年「十一」零售和餐飲銷售變化,可以明顯看出成長率呈現一路下滑。與此同時,跨境旅遊則是快速增長。據統計,十月一日至七日,上海口岸出入境總人數達到七十一點五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三。
其中,赴日遊客近五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激增百分之六十八,前往泰國旅遊的人數也增長近四成。據南韓旅遊發展局統計,「十一」期間赴韓中國遊客增長近三成。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也指出,一至七日大陸赴台遊客總數突破九萬人次,成長超過兩成。
今年「十一」大陸境內最突出的消費項目則是—電影。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今年「十一」檔期票房高達人民幣十八點四億元(約台幣九十二點五億元),創歷史新高,相當於一天的票房就超過新台幣十三億元。
大陸網路財經媒體《華爾街見聞》指出,從今年「十一」黃金周可明顯看出,大陸消費市場已出現一些顯著的變化。以零售餐飲、境內旅遊為代表的傳統節假日消費高增長時代已告終結,跨境遊、電影、網購等新興節假日消費則是在如火如荼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