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 縫合人與自然關係

 |2015.09.21
2380觀看次
字級
印度藝術家Shilpa Joglekar的作品「潮幕」,呼籲應重視海洋、河川生態。圖/產發局提供
成龍溼地新作品「水核心」,上月被蘇迪勒颱風吹毀,歷經修複,新作品昨天再度裝置於溼地中。 圖/觀樹教育基金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關渡自然公園第十屆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昨天盛大開幕,入園人數突破一點二萬人,是歷年單日入園人數最多的一次,今年藝術季以「感潮」為題,七名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進駐創作,使用自然界中隨手可得的樹枝、竹子、藤蔓等,設計出融合自然地景的大型裝置藝術。

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共有七件大型裝置藝術,展期從即日起至年底,產發局長林崇傑主持開幕活動時表示,台北是一座有河的城市,隨著城市的發展卻忘記河的流動,舉辦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希望透過藝術之美,將自然環境、藝術設計等融合在一起,讓民眾視覺感官有不一樣的享受。

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今年邀請七名藝術家,從關渡自然公園河口潮汐變化作觀察,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來自澳洲的藝術家Elaine Clocherty,她的作品「潮之豐饒角」帶有濃厚環保意識,創作靈感來自台灣採集石花菜的海女,以及受重金屬汙染的水筆仔,她以石材、泥土等進行創作,透過作品詮釋全球水資源面臨重金屬、讀物等汙染的危機。

另一件備受矚目的作品,是由台灣藝術家李蕢至設計的「潮語」。

此外,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今年的新作「水核心」(Water Core),為來自德國的藝術家Roger Rigorth的作品。八月中此件作品不幸受蘇迪勒颱風吹毀,以成龍村漢學老師田桑卿為首組成的修復團隊,將作品移上岸後,歷經約三周修整,本周日召集村民好友,再次將作品裝置於溼地中,期盼下周返鄉的遊子能見到家鄉最美的景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