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寺 2百年麻糬觀音好神 |2015.09.17 語音朗讀 51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嘉義縣慈雲寺有一座特殊的觀音佛祖,神像、神龕、棚座,都是以糯米粉塑造,村民稱為「麻糬山」。圖/卜敏正 籤詩超靈驗 村民吳爺爺表示,觀音佛祖籤詩很靈。之前曾有人來問籤,家中小孩已有穩定工作卻想再出國讀書,佛祖即指示應讓小孩出國,回來會更好,後來小孩返國果然有更好的工作。圖/卜敏正 曾見紅光現 村民張呂秀鑾表示,八八風災那一年,她曾看見從廟的方向升起如蓮花座的紅光,紅光繞著村內轉一圈,她相信就是觀音佛祖護守村內的神力展現。圖/卜敏正 護公路興建 管理員張燦興說,慈雲寺「麻糬佛祖」流傳許多靈驗故事,例如82號東西快速道路興建時曾發生工地意外,聽說當時的工地主任受托夢,來寺裡拜拜請佛祖協助護佑,之後即平安完工。圖/卜敏正 【本報嘉義訊】嘉義縣鹿草鄉頂半天慈雲寺,有一尊以糯米塑造的觀音佛祖神像和神龕、棚座,當地居民稱為「麻糬山」,超過兩百年歷史的「麻糬佛祖」不僅是地方信仰,更被視為村莊寶藏。 位於鹿草鄉下麻村的頂半天,僅約十戶住民,地方信仰中心慈雲寺的觀音佛祖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更特別的是,神像材質不是常見的木材,是糯米粉摻雜石灰混合捏塑而成。 慈雲寺管理員張燦興表示,慈雲寺恭奉的三尊觀音佛祖神像分大媽、二媽、三媽,廟內最早記載自一七九六年就有,信徒從中國大陸普陀山恭迎來台祀奉。 據地方耆老表示,當初可能材料不足,師傅利用糯米粉摻雜石灰混合捏塑成神像。來台後信徒決定採相同材料製作神龕、棚座,再將大媽神像黏附神龕上,因整組神像、棚座都是麻糬材料製作,信徒都稱神明坐在麻糬山上,便成為現在所稱的「麻糬山」。 張燦興指出,據耆老說法,當時師傅必須一腳在門檻外、一腳站門檻內創作神龕棚座。他猜想應是兩百多年前寺廟不大,師傅為了完成整座神龕,只能屈身在廟裡製作,並採接力拋擲傳遞材料為神座塑型。 他說,清朝時三媽神像失竊,廟方重新雕刻一尊木質神像,因此三媽神像不是麻糬做的,重量也比較輕。 下麻村長蔡慶成表示,頂半天現在只剩下約十戶住民,但每逢觀音佛祖誕辰,各地信徒擠滿廟口,假日廟前也常有外地來祈拜。 2座百年糯米橋仍堅固 嘉義除了「麻糬觀音佛祖」,還有兩座糯米橋,都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位於嘉義縣竹崎鄉橫跨清水溪的糯米橋,是以人工將大石頭砌成方塊狀,建築材料則採用糯米、紅糖混雜石灰、石塊砌成,拱形橋造型不但優美而且堅固。歷經九二一地震及百年來的無數颱風、洪水沖擊,至今屹立不搖。 另位於嘉義市立仁路與芳安路交會處也有一座糯米橋,目前稱做芳草橋,原名是道爺橋,因為它就建在道爺圳上。依照文化部文資局資料,當時該路為通往中埔四十九庄頭唯一通道,為避免溪水暴漲、阻礙通行,清同治年間嘉義士紳賴時輝等人捐款建築此橋。目前被掩蓋在柏油路面下,成為橋中橋,必須從遠方才能發現橋基座是座古橋。 麻糬山觀音佛祖特殊點 麻糬山觀音 一般神像 糯米粉摻雜石灰混合 材質 樟木、檀香木或杉木 神像與神龕黏合一體成形 神龕 神像與神龕分離 麻糬棚座與神龕相連 棚座 單獨棚座 資料來源/慈雲寺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前一篇文章 摘菜助弱勢 底特律義工好歡喜 下一篇文章 新北43尊土地公 搭三輪車遶境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蘭陽佛光童軍孝親奉茶 溫馨幸福葡萄牙佛光山三好菩提園 新學期啟航多倫多佛光山座談 緬懷星雲大師 傳遞三好 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東京佛光山寺 跨宗教交流弘法度眾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