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鈞
能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但這世上有許多人連受教育的機會也沒有,愈貧困的地方受教育的機會愈渺茫。本片讓觀眾了解美國過去也有許多人是無法得到正規教育的,片中的老師猶如學生與家長的一座燈塔,帶領他們遠離身為遊民的鬱悶。
史黛西是一位剛任教職的老師,她興致勃勃的就任第一份教職,結果竟然與她想像的落差極大,這是一所公立教育機構,專為遊民的小孩所設置,簡陋的教室與髒亂的環境,以及糟糕的治安,讓史黛西上班第一天備受打擊。
但史黛西並沒有打退堂鼓,她試著融入貧民窟裡,了解小孩與家長的難處,並努力將這個殘破的環境,改造成真正的教室。史黛西到處奔走,向相關單位爭取孩子的受教權,一個老師應付六個不同年級的學生,可想而知是付出多大的心力,一位老師的付出可以帶給絕望的環境嶄新的希望。
由於史黛西的付出與爭取,讓這個專屬遊民的教育中心愈來愈茁壯,也讓愈來愈多老師關注遊民教育是社會穩定的來源。隨著教育資源的加入,美國政府也為遊民子弟立法保障受教權。由本片可看到不同種族的孩子在美國這個大熔爐裡過著各式各樣辛苦的生活,也讓觀眾了解能在舒適環境下讀書是件多麼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