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銘宏巧手糊紙 再現古廟裝飾

 |2015.09.11
2498觀看次
字級
台南市糊紙傳統藝術保存者洪銘宏創作的糊紙藝術,面容與姿態都細膩生動。圖/修瑞瑩

台南市糊紙傳統藝術保存者洪銘宏最近利用糊紙,重現過往宮廟內的裝飾,全台少見。他計畫未來興建一座以糊紙為主的寺廟,期許成為全台唯一。

五十八歲的洪銘宏,以他三十多年純熟的糊紙技巧,去年登錄為台南市定傳藝保存者,最近新創作品再有突破。

新作品共有四件,一是廟內祭拜用神桌的「桌裙」,長一百零八公分、寬七十六公分,為財子壽三神;另是廟牆的「花肚」,以《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為主,長一百二十公分、寬六十公分;還有兩幅高二百五十公分的風帆,供迎神賽會遊行之用。

洪銘宏表示,宮廟內的梁柱、壁牆等裝飾,目前可以看到的多數是木雕,神桌則習慣以刺繡裝飾,但在早年許多都是以糊紙製成,因手藝漸失傳,現今幾乎看不到,從老師傅的口中得知後,一直想要重現。

「糊紙行業的範疇很廣。」洪銘宏說,包含剪紙、燈籠以及廟宇建醮所需用品皆不離糊紙,而且用在喜慶上還比喪事多,「我父親洪錕鎔很會做元宵節燈籠,從前每一個府城的孩子,都提過他做的燈籠。」

手藝動感

擅長做人物

糊紙為洪家的家傳事業,洪銘宏是第五代傳人。洪銘宏十三歲起,就跟隨父親習藝,後再拜師金門翁文林、李清榮。回台南後,則拜台南陳金泳、洪新發為師,學習到各種不同技巧,擅長小型紙偶創作,包括戲曲人物和神,以精細的手法,細膩的裝飾,加上濃豔的色彩,豐富的動作表情,表現出戲劇感。

洪銘宏將傳統與藝術結合,用在廟宇慶典上的糊紙人物與動物作工細膩,賦予作品動感與神韻,連衣服都有皺摺,很難相信這些都是隨手可得的報紙做出來的。

像是台南大天后宮側殿的文武財神紙神像,其委員會收藏的〈媽祖與千里眼、順風耳〉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另外,也有私人收藏他的小紙偶系列作品;他的花燈作品還曾得到鹿耳門花燈比賽冠軍。

老蒐藏品

賦予新風味

洪銘宏除了手藝過人,還有其他的藝師難及之處,是將他從小蒐集的五千多顆糊紙人偶的人頭,用在自己的作品上。他表示,這些都是老藝師的作品,手繪的表情,與現代以塑膠灌模製成完全不同,為作品更添風采,國內也少有糊紙藝師有這方面的蒐藏。

而他的夢想是興建一座完全以糊紙為裝飾的廟宇,重現昔日風華,但因完全以手工製作,需花費長久時間,他的兒子洪國霖也傳承衣缽,父子倆一起朝此目標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