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領導課0學分 學生搶修

 |2015.09.01
1858觀看次
字級
清大學生參與人才培育計畫,到雲林剝蚵,與當地長者聊天,發現「鄉村人才流失嚴重」,返校後,要為當地出版遊覽地圖,帶進人氣。 圖/清華大學提供
學子實地學習工地的工作,不但翻轉對工地髒亂的印象,也從中培養團隊默契。圖/清華大學提供

【本報新竹訊】清華大學今年首度推出一堂連上三年的「無學分領導課」,鼓勵學生走入社會基層,暑假下鄉到荒野、工地、漁村、工廠各生活一周,重新詮釋「領導」概念,反轉高高在上的精英領導思考,透過吃苦,學習更多。

這門課邀學生上山下海,深入非營利組織或參與國際義工,目標要提出創新計畫,限定大一、大二生,且現為團體幹部或未來將擔任團體幹部才能報名,讓學生「做中學」。

十八位學生三月起,周周利用課餘時間規畫暑期體驗工作,暑期從早上八時忙到下午五時,半年共上了一百三十二堂課,卻無任何學分,仍積極搶修,讓指導老師感動不已。

生科系大二生林威任當初看到計畫以「領袖」為名,誤認是以就業導向為主的課程,深入了解「勞動、漁村與荒野」內容時,有趣又能探索世界,深深被吸引,立刻報名。

林威任和人社院大二生張庭瑋到苗栗工地,看見兩名工人分別站在升降機上和地面,有默契的拉著線,「原來團隊的信任應是如此」。工地師傅也教導清大生如何拉電線、打牆壁,不少學生累到飆汗。

手持電鑽 發現勞動神聖

「師傅,這樣可以嗎?」不少清大生邊做邊問師傅,就怕一失手拉錯線又得重來。生科系大二生莊霍錚拿著電鑽機,使盡全身力氣打在水泥牆上,直呼又重又累。工地師傅在旁叮囑「好好念書,以後不要當工人」,卻讓他轉念思考,原來工地是社會最堅固的一層,「師傅付出勞力更令人敬佩」。

還有學生到雲林剝蚵,與當地阿婆聊天,發現「鄉村人才流失嚴重」,返校後要為當地出版遊覽地圖。也有學生前往南湖大山,煎熬的路程讓他學習到「不放棄」,他們在荒野獨自生活兩天,自行搭棚、煮飯,在大自然中看見自己的位置,思索生命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